常态化推行“不见面”交易,实现了从受理登记到合同签订交易全周期10个场景的“不见面”;打造“武易贷”金融服务平台,累计发放贷款超7亿元;推进武进“信用+公共资源交易”举措,斩获全国第四届“新华信用杯”优秀案例殊荣……
为企业“减负”,为市场“寻路”。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有关要求,持续做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加法”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减法”,着力消痛点、疏堵点、破难点,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
从“网上看”到“掌上看”
“浏览方便,交易信息更新及时,赞一个!”如今,越来越多武进市民发现,打开手机登录“苏服办”App,本地项目信息实时更新,信息浏览愈加方便,“公共资源交易”触“手”可即。
去年底,区公共资源交易信息专题板块正式上线“苏服办”App和“武进e审批”微信公众号,我区成为全省首个上线“苏服办”App的地区,实现“动动手、滑滑屏”就可以及时了解公共资源交易信息。
据了解,区公共资源交易信息涵盖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限额以下、国企采购等项目交易信息以及公共资源交易相关政策与解读的新载体,企业或个人登录平台,即可实现“一键”智能化查询搜索。“一改以往只能通过门户网站进行查阅的单一模式,如今以手机为载体,为招标人、采购单位、投标人、供应商、竞买人等各交易主体提供了更方便、快捷、准确、高效的信息查询方式。”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潘文杰告诉记者,“公共资源交易+掌上”模式的推行,进一步拓展了全区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发布渠道,拉近了政府和群众的距离,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公共资源交易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信用+公共资源交易””多维发力
信用监管服务,是推进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一环。
为充分发挥信用监管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的作用,早在2022年,我区就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出“信用+公共资源交易”实施方案,利用省市建设、交通、水利三大招投标行业主管部门对施工企业的合同履行的信用评分,以及经中国人行和信用管理部门备案的第三方信用机构对企业的信用评级,来鼓励招标采购人减免企业投标或履约保证金。
“在工程建设招投标项目中应用,惠及投标企业千余家次,合计减免保证金3亿元。”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业务一科科长高山介绍,2022年5月,作为全国首个“信用+公共资源交易”集体资金招投标项目,雪堰镇曹家村河道整治工程减免保证金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23年5月,南沿江城际铁路武进区隔声窗制作安装施工项目在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吸引了44家企业投标,其中14家信用等级为AA级的企业免缴保证金,6家信用等级为A级的企业减半缴纳保证金,减免投标保证金490万元。
除了在全省率先探索“信用+”监管模式外,武进还在全国范围内首次统一将建设、交通、水利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市场主体信用和第三方机构评价信息在招标投标中的应用,实施差异化监管举措,来减免投标、履约保证金,实现了对工程项目的全覆盖,推进形成项目建设全过程闭环式管理。下一步,将制定公共资源信用修复指南,让已履行相关义务的公民、法人不再为负面信用所累,更快更好地投入生产生活等各项活动。
“一揽子”专项行动走活营商“一盘棋”
蓄得水深凭鱼跃,润泽营商百业兴。今年初,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武进公共资源交易“惠企减负”专项行动。
“本次行动重点围绕降低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做优交易服务三大核心,涵盖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产权、农村产权、土地交易五大领域,包含打造智慧交易、加大制度创新、深化金融赋能、拓展信用应用、精简交易流程、扶持中小企业、减免服务收费、开启掌上交易、推广电子保函、优化交易担保等十大‘减负降费’举措。”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顾峰说。
据悉,相较于其他地区推出的公共资源交易“减负降费”举措,本次推出的十大举措更为集聚化、全面化、系统化、动态化——深化金融赋能,将中标贷、政采贷、产交贷一揽子交易贷款产品一体融合,搭建为中小企业精准“输血”的“武易贷”金融服务平台,为全国首创;打造智慧交易,构建集“数字交易、数字见证、数字金融、数字服务、数字监管”于一体的“数字+”平台,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拓展信用应用,推出加强信用承诺、推广信用评价评级应用等创新举措,对全省乃至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也将起到积极示范效应。
营商环境是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惠企减负”专项行动的精准发力,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全力发挥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公共资源市场交易秩序,提升服务“温热度”,培育营商“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