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市委常委、区委书记乔俊杰前往洛阳镇、雪堰镇,调研农房更新改善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握乡村振兴丰富内涵,坚持系统思维、整体布局,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有序高效推进农民住房改善,加快实现“户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展现新时代武进美丽宜居乡村新形象。区领导吴震宇、朱慧峰参加活动。
走进洛阳镇汤墅村谈家头村民小组,建设中的新中式建筑显得格外亮眼。近年来,洛阳镇根据各村实际情况,以异地新建、自拆自建、原址翻建三种模式推进农房更新工作。汤墅村实施原址翻建模式,房屋外立面按照规划统一实施,内部设计每家每户自由发挥,逐步打造新江南民居。乔俊杰详细了解谈家头村民小组农房更新的规划布局、户型设计、基础设施配套等情况。他指出,农房更新改善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充分尊重民意、发挥民智、激发民力,调动各方积极性参与农房更新改善工作。要科学统筹推进,因村制宜、因地制宜,高起点设计、高水平规划、高品质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更好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雪堰镇雪东村规划新建农民自建区23亩,规划建设农房40套,成功探索“人随地走、权随地转、利随权享”的宅基地保障机制和实践样本。乔俊杰实地察看了自建区施工现场,了解规划设计、建设进度、功能配套等情况,要求相关板块、项目负责人科学组织施工,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要压紧压实责任,实行全环节、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监管。相关部门要认真总结各地在实施农房更新改善过程中的工作经验,推广成功做法,相互学习借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
据悉,武进区作为江苏唯一的“三块地”改革(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以先行军之姿,擦亮改革金字招牌,出台《武进区农村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集成管理办法(试行)》《武进区农村宅基地和建房数字化审批联审联办工作导则(试行)》《武进区农户跨集体使用宅基地建房管理工作导则(试行)》等11个相关政策,探索“拆、建、修、翻”相结合方式,推进农房更新改善,“十四五”期末全面完成2万户建设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