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三气”连枝 当好就业服务“排头兵”

2024-10-23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武进区人社部门坚持在健全服务机制上用心、在创新服务举措上用情,在提升服务水平上用功,竭力彰显“人社工作为人民”的情怀和担当,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下沉,与基层就业工作者“同气连枝”,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全面“擦亮”公共就业服务窗口。

织密网络,让基层就业服务“增底气”

近年来,区人社部门统筹各方资源,打造服务矩阵,形成城乡一体、上下贯通、业务联通、数据融通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非常感谢政府包车把我们从老家接来武进,不但帮我介绍工作,还免费提供吃住。”老家在甘肃的程有良入职常州市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快满一年了,对于初来乍到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作为今年点对点引进的首批务工人员之一,一来武进就入住全市首家外来务工人员专属就业服务工作站——武进就业驿站,不光安排免费的7天食宿,还提供就业推荐、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维权保障等一条龙的“保姆式”服务。截至目前,已有1.6万余名劳动者在此受益。

除此之外,武进区还建立了全国首家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技能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江苏(武进)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园,目前已服务技能人才超20万人次;区智慧零工市场入选首批江苏省“省级规范化零工市场”,为全区劳动者提供求职招聘、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服务、劳动保障等服务,推动就业服务可感可及。每年开展“武进区公共就业新春招聘月”、名企带岗直播、企业云宣讲等活动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200余场,提供超过10万个岗位,让群众企业更满意更舒心。

引导下沉,让基层就业服务“接地气”

“我一直比较内向,特别是面对客户投诉时,不知道如何沟通处理。”在技能夜校开设的职场礼仪课上,快递小哥小吴正在向老师请教。今年6月,全市首家村(社区)技能夜校在湟里镇后坊村正式成立。它依托“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以技能提升为核心,集职业技能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文娱休闲体验、亲子研学互动等为一体,建构30分钟可达的“宜学、宜业、宜乐、宜养”的技能培训服务圈,将就业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近年来,区人社部门不断延伸就业服务触角,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深入开展“三进三送”主题活动,“精准赋能 助企成长”就业创业服务直通车开进武进各镇(街道),不断提升基层人社平台服务能级;进一步强化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机制,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合理设置就业服务网点,因地制宜打造4家省级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6家区级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挖掘本地特色,打造就业指导品牌,位于西湖街道的“小ONE就业指导工作室”,通过“乐业西太湖”“筑梦她未来”“两湖益企学”“逐梦第一课”等多彩的就业服务,如今已成为“青年人才服务第一站、创新创业服务第一窗、就业指导服务第一线”。

优化功能,让基层就业服务“添生气”

近年来,围绕“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总要求,区人社部门夯实基础就业服务,不断完善服务供给支撑基层。聚焦就业创业领域重点群体、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全面梳理最新就业创业政策清单、服务清单,持续简化、优化业务经办服务流程,厘清权责边界,为基层赋能减负。推进服务场所设施设备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对基层服务平台开展各类就业服务操作流程指导,全面加强业务经办能力建设,确保政策应享尽享、服务便捷直达。

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是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为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人员能力,区人社部门已连续多年举办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常态化、多样化开展岗位技能练兵比武活动。今年9月,第三届全国公共就业服务业务专项竞赛中,来自我区西湖街道的张嘉欣荣获“基层就业服务全国十佳选手”称号。她是通过区第二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脱颖而出,经过市赛、省赛层层选拔,一路过关斩将进军国赛,取得了个人赛第四名的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上一届“全国十佳选手”王佳也是由区级比赛选拔出来的。对于她俩来说,获奖是鼓励更是责任,发挥好“种子”和“酵母”作用,提升全区公共就业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