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巡回校招、开设“逐梦第一课”就业指导课堂、开展访企拓岗行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常州武进区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对接平台、提升服务效能,多措并举打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组合拳。
巡回校招 千方百计“架桥梁”
5月29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招聘会现场人潮涌动。不少企业摊位前排起了长队,准毕业生们与各单位人事热切交流。此次招聘会共有41家用人单位参加,行业覆盖新能源、新智造、新材料、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提供实习及就业岗位360余个,吸引了600余名学生参加,共收到简历710余份,部分学生已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签约意向。现场还设置了就业指导服务专区,工作人员“分类分策”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指导、就业政策、职业规划等服务咨询。
架起就业“桥梁”,助力青春梦想。像这样的校园招聘会,在武进几乎每月都会举办。
年初,武进区就开始举办“百校百企 助企聚才”校园巡回招聘会,先后在常州大学、常州工学院等8所院校举办专场校园招聘会10场。同时,组织重点企业前往各地高校参加“名校优才”校园招聘会,举办“名城名校合作行 创新创业赢未来”系列校园招聘推介活动。“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引进来”,一系列精准举措,吸引了大批高校毕业生留武、来武就业。
校企“联姻” 搭建共赢“大舞台”
从听说企业名字,到确定被录用,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刘鑫阳仅用不到12小时,就成为“离家近、工作好”的准职场人。4月30日,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钱小雪带着刘鑫阳和几名学生前往两家企业参观、面试,这也是一次面向常州本地学生的定向推荐。
当好毕业生求职就业“摆渡人”,近年来,江理工不断深化“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完善精准帮扶机制。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学院还采取领导干部、骨干教师“一对一”帮扶结对机制,确保毕业生“离校不断线、服务不间断”。
“点对点”的精准匹配,离不开政府部门的超前“导航”。高频次的校政企合作交流洽谈会,为高校及区内重点企业搭建了面对面交流平台,助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问题。
暖招实招 就业服务“不断线”
从校园“小空间”走向社会“大天地”,就业指导,成为高校毕业生的“补给液”。4月以来,西太湖“小ONE”就业指导工作室开设“逐梦第一课”就业指导课堂,邀请职业指导老师把人才政策、行业动态、优质企业等带入在常高校,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就业服务。“小ONE”就业指导工作室还联合区就业服务中心,邀请部分在常高校学生参观西太湖企业和人才公寓,让他们对在常发展充满期待。
立足高校毕业生实际需求,武进区充分发挥“青春留常”工作站、“家门口”服务站、武进就业驿站、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等作用,更加精准地为青年提供政策宣传、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推荐、交流联谊等“全链式”服务。同时继续实施大学生见习“扬帆计划”,目前,全区已建立各类青年见习基地118家,今年组织青年(含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1017人。
大力推进“青春留武”计划,强化青年人才就业政策供给,积极落实生活居住双资助、就业创业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今年以来,武进区共发放创业扶持资金60.7万元,青年人才生活补贴2243.5万元,惠及5万人次。
武进区持续拓岗位、保匹配、优服务,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不断提升留武就业率,让更多高校毕业生留在武进、干在武进、爱在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