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进分局以拓展发展“新”空间、谋划高“质”量布局、践行高“效”能服务的实际行动,打响了找准工作切入点,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资规事业在万亿之城再出发新征程中“走在前、做示范”的“第一枪”。
发力资源储备 拓展发展“新”空间
加大土地储备力度,严格落实“地等项目”,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摸清“家底”、盘整“库存”,将“立等可供”的空地整合纳入项目招引落地资源库优先供应,加快消化已批未供地块。加速低效用地腾退,充分盘活存量资源,为实现工业用地供应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奠定基础。明确标准、对“症”施策,针对亩均产出偏低的已供地块逐个剖析,达到低效用地标准的实施“入库”管理,按照低效用地数据库中各地块不同的低效原因拟定相应的再开发方案。
优化要素配置 谋划高“质”量布局
统筹推进“理想之城”建设,加快构建规划科学合理、产业定位清晰、开发集约有序、功能配套完善的高质量产业载体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动能。全力促进优质自然资源要素向形成“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集群创新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链式集群化布局顺畅流动,全面保障龙头企业理想汽车及其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用地需求,持续助力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建圈补链,继续提升武高新智造“版图”在小米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链的覆盖率。
坚持问题导向 践行高“效”能服务
充分响应国务院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号召,继续深化政务服务机制改革,通过主动、靠前、精准服务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攀“高”向“新”。以联动优机制,建立重大项目推进涉及各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平台,进一步完善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全要素链条保障、全方位协同推进机制。加快落实并推广“用地清单制”改革,切实围绕审批环节、审批时间、审批成本做“减法”,真正变“企业跑”审批为“政府跑”服务。以融入促作为,打造“执行力”“战斗力”“创新力”满满的工作生态,打通当前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重视发挥“头雁效应”,通过重点项目领导挂钩服务、书记项目、“一企一策一专班”等机制,树起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带头破难的“风向标”。分局连续两年谋划并实施书记项目,持续优化集控规调整、成片开发、征地报批、涉林报批、供地审批、规划报建等环节于一体的“一站式”高效服务“流水线”,全面实现产业项目“四证三书”齐发、“拿地即开工”。常诚车灯就是2024年武进区首个“拿地即开工”项目,BHS、君华特塑、燕龙等5个项目也将成为2024年武进区首批采用用地清单服务落地的项目。
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有推动新质生产力崛起的新质“行动力”。武进分局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聚力挖存量、优布局、提质效,当好企业的“推车手”“护航人”“服务员”,让“好到令人感动”的营商环境不断延伸、全面覆盖、优上加优,确保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助推新能源产业能级实现新跃升,奋力书写好万亿之城再出发的资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