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端午,看看孩子们“传统习俗知多少”

2024-06-10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我们迎来了端午节。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2000多年的传承。今天的端午节有香气、有色彩,饱含民俗趣味。

端午起源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端午习俗

下面这些习俗里,或多或少藏着古人对于平安的追求和养生的智慧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一说是为了防止鱼虾噬咬屈原遗体,二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可以将疾病、灾害铲除。从中医的角度而言,糯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之功,食用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除了粽子,端午还会吃咸鸭蛋、打糕等美食。

戴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为了清香、驱虫、避瘟,香囊中常会填充一些具有“芳香辟秽”功能的中药,如丁香、白芷、藿香、紫苏、薄荷等,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通九窍、防瘟病。

屈原含恨投江,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由此赛龙舟也成为端午最传统的习俗之一。

▲洛阳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进行了一场特别的龙舟赛。敲响大鼓,一场充满传统文化气息、富有童趣的旱地龙舟赛正式拉开帷幕。孩子们各个精神抖擞、蓄势待发,虽看不到浪遏飞舟,但孩子们的热情比激流飞浪还要澎湃。

五彩丝,古俗名称避兵缯、朱索等。系在蚊帐、摇篮上的又叫宛转绳、健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节时,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

端午节给小孩子额头点上朱砂,祈愿孩子们不被湿邪侵袭。寓意身体健康、平平安安,也意为开启智慧。

古人认为,端午即午月午日,阳气最为旺盛之时,是草木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所以在这天采药、挂艾草等会有特别的功效。艾草在中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

关于端午的诗词数量众多,蕴含着满满的情怀和意趣,作为传统节日,也是看望老人的契机。

粽子的“粽”有高中之意,愿每位考生都能如愿以偿,金榜题名。端午的“端”有初始之意,愿即将踏入人生新阶段的学子们在属于自己的天空尽情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