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聚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筑牢学校长足发展基石

2024-05-06

青年教师是教师群体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群体,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直接关系着学校的长足发展。近年来,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加大新教师培养力度,聚焦新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加快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升级“青蓝工程” 打通成长“快车道”

杜甫诗云:“转益多师是汝师。”为了让青年教师得到更全面的指导和发展,学校升级“青蓝工程”:一是聘“双师”,为每位新教师、新班主任精心挑选教学师父和班主任师父;二是由三年一聘改为一年一聘。这样,可以博采众长,青年教师能在师德风范、教育风格、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得到更好的成长。

学校在“青蓝工程”的基础上,制定《青年教师“梯队成长”引导方案》,通过“青年教师梯队成长动态数据库”精准引导青年教师梯队成长;依托梯队教师考核和东方润安基金会考核,形成青年教师成长引导方案,引领青年教师规划发展;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参加市、区名师工作室和常州市城乡牵手活动、武进区校长学科基地、新课程在线培训等专题活动,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学校不断完善优秀师徒评选方案等配套方案。在制定规划、阅读专著、撰写反思、班级管理、开课听课等学习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父们对徒弟全过程、全方位指导,倾囊相授,徒弟虚心求教,新老教师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成立“青年教师成长营” 促进团队整体优化

除了师父的指导,学校还注重团队建设,促进青年教师在团队中成长。

在校教师发展中心指导下,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成长营”,主要开展业务提升、论文写作能力提升、互助成长、业务激励等方面的活动,多措并举加快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青年教师成长营”还开展共读经典、共编杂志、研学分享、沙龙交流活动。青年教师组成“阅读俱乐部”,阅读书目包括共读和自选;俱乐部成员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并做好笔记,平时在微信群推荐好书、分享读书心得;每周集中活动一次,进行共同阅读、小组讨论、全体交流。青年教师成立《博文师苑》编辑团队,自己积极投稿的同时,还在学校大咖主编的带领下,对全校教师提供的稿件进行编辑,这一工作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过程。研学分享以微讲座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外出学习心得、教学反思和撰写的论文。沙龙交流围绕共同关心的教育教学问题展开小型研讨。

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智慧团队”项目也是学校促进青年教师发展的重要平台。这个“学、研、训”一体化的项目启动至今已有10年,通过“公开秀课”“评选好课”“专题研讨”“团队创优”等10个子项目,做到课堂共塑、资源共享、科研共赢、和谐共生,促进每个教研组成为团结协作、携手并进的优秀团队。

开展青年教师成长引领行动 形成比学赶超氛围

“2020年武进区高中地理老师解题、讲题、命题能力比赛一等奖”“2021年湟里高中‘青蓝工程’新教师展示月活动二等奖”“2020—2021学年武进区劳动(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入职3年,地理老师周颖收获了一连串的荣誉。她说,这些荣誉与学校比学赶超的氛围息息相关,每个教师都在竞赛中不断提升自我,得到快速成长。

青年教师发展的关键在于自我成长的动力和方向。为此,学校开展青年教师成长引领行动,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相互间比学赶超。围绕青年教师的日常研训工作要求,学校集中开展“五个一”展示工程,包括课堂教学展示,备课笔记、听课笔记、班主任手册或研训手册展示,作业批阅展示,学习心得或论文展示,做题训练展示。同时,开展一系列竞赛活动,如解题讲题比赛、演讲或朗诵比赛、板书设计比赛。学校评选优秀教师,并举行隆重的表彰活动。

经过多方位的“打磨”,青年教师成长迅速。近5年来,学校青年教师在省级、市级、区级基本功竞赛和优质课评比中获奖的达到53人次,165人次的专业论文发表在各级期刊、杂志上。学校连续3年在武进区校本培训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

从“青蓝工程”到“青年教师成长营”,从各类主题培训活动到学科社群建设,湟里高中为青年教师们的发展提供了多样的平台和资源。一批批优秀青年教师在历练中快速成长,为学校教育的高品质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