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服务大厅> 主题服务> 社保> 资讯服务> 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2023年,武进区人社局不断优化经办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效能,有效推动我区社保工作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新活力 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预计全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5.8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3.5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5万人;预计全年企业养老退休人数19.5万人,发放养老金额达到46.8亿元;预计全年核发城乡居民养老各项待遇人数达14.3万人,发放居民养老待遇 9.63亿元;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由405元/月提高至450元/月;原城镇老年补贴标准由545元/月提高至590元/月;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人员保养金标准由1025元/月提高至1100元/月。每月增发基础养老金约643.9万元。
继续执行用人单位和职工失业保险缴费比例总和阶段性降至1%的政策,预计全年失业保险降费率涉及单位4.91万户,减免1.58亿元。
新征程 暖心居保卓有成效
充分总结去年试点工作经验,积极引导集体经济组织通过集体讨论会商给予各类参保人员不同等次的集体补助。积极协调慈善公益组织对去年未享受集体补助的参保人员开展公益捐助,努力扩大补助覆盖范围。全年对 1600 余名重度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进行集体补助,每年每人840元,对全区2.4万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员给予补助。今年,人社部副部长李忠、人社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副司长汪泽英分别带队调研我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工作,并给予高度肯定。
开展“暖心居保”服务品牌建设活动,设立湖塘镇三勤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首个基层公共服务点,以红色矩阵、银发专窗、蓝盟行动“三色”服务融入三勤社区“联系勤、上门勤、服务勤”工作法,构建“暖心居保”服务圈,着手打造规范便捷、智慧安全、便民利民的城乡居保经办服务体系。
新引擎 工伤服务创新赋能
今年3月,在全市率先打造工伤医疗服务平台,创新开辟工伤诊疗“绿色通道”,纳入50家优质企业和5家定点医疗机构,通过前端受理“e 窗办”,工伤申报“免跑腿”;三位一体“e站享”,救治康复“免奔波”,全链流程“e 网管”,住院结算“免垫付”等全流程服务,让企业和职工省时、省心、省力。通过“绿色通道”,费用结算时间由30个工作日变为即时办,报销时限由60日变为实时报销。截至目前,平台共提供工伤业务咨询800余人次,提供“绿色通道”服务248人次,联网结算金额110万元。
持续推进工伤预防培训项目,将工伤风险进行闭环管理,从源头管控工伤事故,从而减少工伤发生率、重伤率。今年共完成30家企业的工伤风险评估,发现320处风险点,整改率91%;完成60场互动式培训,培训人次4400余人次。开展龙头企业全供应链协同工伤预防培训项目,涉及下游供应链企业180余家,完成培训12200人次。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项目,参训300余人次,课时总计达6000余课时。
举行各类工伤预防项目推进会,通过参观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工伤案例分析、VR互动体验等形式,使企业安全专员对于工伤保险政策条例、现场急救以及康复知识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学习。
新格局 经办服务便民升级
今年,在“邮社通”基础上,不断升级“就近办”服务,全区共创建“就近办”网点40家,涉及江南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江苏银行五大银行,其中6家优质网点、34家基础网点,覆盖全区8镇3街道,惠及近百万人口。
依托经办大厅员工录用一件事办理专窗和企业自行在网办大厅自助办理,参保用人单位共办理1254件企业职工参保登记业务,做到窗口经办100%办结,网办自助办结率99.2%,基本实现社保、医保和公积金登记一次办结,有效避免用人单位多机构多窗口多跑腿的问题。
进一步优化退役军人办理社保关系转移的程序,开设社保接续“绿色通道”,做到专人专窗服务,缩短退役人员办理转移接续周期,全年办结近500人次。
全区办理社保卡28万张,办卡总数超过去年的4倍,电子社保卡覆盖率达71%;新增银行办卡网点34家,目前共有160家;通过社保卡领取待遇人员比例从1月份的13.92%提升到12月份的19.01%;创新开展一站式换卡服务,与银行合作办理“注销-换卡”业务11781笔。
进一步提升“真情退管 ‘武’微不至”品牌建设,全年组织退管活动34场,活动涵盖节日慰问、文艺演出、趣味运动会、摄影比赛、书法课堂等,让广大企业退休人员共享惠民政策、安享幸福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