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湟里镇城市运行指挥中心,一眼便能看到的超大屏幕:空气质量、校园周边、安全生产……实时数据不断跳动,这个大屏幕如整个乡镇的“全景扫描”,囊括了湟里镇的方方面面。今年,这个“乡镇大脑”——湟里镇城市运行指挥中心迎来全面升级,目前中心提档升级已基本完成。
湟里镇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是集基层社会治理、城市运行指挥、网格服务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指挥中心,涵盖网格化治理、行政审批、12345平台等各条线资源和力量。湟里镇统筹考虑城市运行指挥“一网统管”、网格化服务管理以及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实际需要,搭建“网格下情上传、中心上情下达、全程有效监督”的治理体系,中心使用面积300平方米,设置4名专职工作人员,整合接待区、宣传区、调度区、会商区、值守区等“五大功能区域”,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确保中心高质量开展实体化运行。
接待区:中心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532”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工作要求,通过以本地网格员为原型基础、自主设计的全区首个网格队伍形象代言人——小湟(女)、小里(男)在接待区直观展示,方便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网格员的工作日常,进一步拉近网格与公众距离。
宣传区:宣传区集中展示了全镇网格工作和城运中心运行情况。全镇建立健全“镇—村(社区)—网格—微网格”四级工作层级,编织覆盖全镇“人、事、物、地、组织”等要素的管理网络,划分81个综合网格,228个微网格,2个专属网格(东方润安专属网格、滆湖专属网格)。湟里镇升级打造“三全三化”“网格化社会治理品牌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升级提炼出“五展五强”行动,有效提升了群众对网格工作的满意率和知晓率。
2023年网格员自发巡查处办各类问题12132件,主动走访办结服务事项63749件。优化工单处办流程,全年受理群众热线1608件,处置率达100%。
调度区:湟里镇按照统筹规划、集约为先、应用高效、实战为要、上下贯通的要求,参照《常州市辖市(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对照《武进区镇级指挥中心硬件设施建设标准清单》,在市、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指挥平台系统基础上,开展个性化、特色化场景项目开发,串联各个部门与人员组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互联互通”的体系框架,提升整体统筹协调和资源调配能力。依托“雪亮工程”接入视频监控900余路,真正成为“城市之眼”,整合12345、110、119、12315等真正成为“城市之声”,真正做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镇”。
会商区:该区域使用面积60平方米,内置会议控制系统、放置调度会议室音控机柜、86寸触摸一体机,具备完善会议功能。通过完善镇级指挥中心协调联动机制,制定入驻部门日常管理、联席会商、值班值守、快速响应、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常态化在会商区共同开展分析研判与业务联动,助力形成信息共享、快速反应、联勤联动统筹协作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值守区:依托镇级指挥中心,推动安全生产、综合执法、矛盾调解等数据汇聚、业务协同和实战赋能,建立7×24小时响应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应急处置队伍。制定“平时”与“战时”各有区别的数据赋能与联勤联动机制,实现镇级指挥中心与派出所、卫生院、执法、应急等部门的数据互通和紧密联动。同时,为确保各项工作的快速应对,结合湟里城运中心实际,制定值班制度,平台工作人员值班表由综合指挥岗负责制订,值班人员严格按值班表执行。
接下来,湟里镇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打造一批“实战管用、群众受用”的多跨应用场景,聚焦数据的精准使用和应用的精准服务,不断汇聚有用的动态数据,不断改善业务的流程管理,不断实现应用的深化提升,不断完善场景的治理延伸,做强镇级联勤联动指挥平台,打造更具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的湟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