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卫健民生实事回顾②:深化医共体建设 全力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2024-12-19

强基层一直是卫生健康工作的重头戏。在2024年卫健民生实事项目中,区卫健局紧紧围绕强基固本,积极探索构建县域医疗共同体模式,不断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贴心的卫生健康服务。

推动资源下沉:专家下基层诊疗成为常态

今年9月,家住前黄的华丽英因为摔伤导致锁骨骨折,前往武进第五人民医院(前黄镇卫生院)进行治疗,入住该院与武进人民医院共建的骨科联合病房,武进人民医院骨科团队为其量身定制手术、康复等诊疗方案。“以前稍微大点的疾病或者手术,我们都要跑到市里大医院去看,费时费力还费钱,现在专家来到我们当地医院,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方便了。”患者家属对骨科联合病房的建立连连称赞。

武进第五人民医院是武进人民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今年6月,双方在前黄共建骨科联合病房,设置20多张床位。每周,武进人民医院会安排高年资的主任或者副主任医师来进行查房、病历讨论,包括有些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联合病房在“输血”的同时也在积极“造血”,上级医院通过临床教学、查房示教、技术传帮带等多种形式,加强基层专科专病能力建设。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资源配置,上级医院还充分发挥三级医院资源优势,在乡镇医院建立“专家工作室”。

目前,上级专家到基层坐诊制度日臻成熟,2024年全年下基层专家达5248人次。今年,新建武进人民医院和西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分泌科联合病房、武进人民医院和武进五院骨科联合病房、武进人民医院驻武进五院专家工作室(心内科)、武进中医医院驻嘉泽镇卫生院专家工作室(消化内科)。全区现已建成基层专家工作室17个(覆盖全区所有基层医疗机构)、联合病房8个。得益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我区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三级医院专家诊疗成为常态。

优化签约服务:家庭医生成“私人健康顾问”

“张医生!我是杨建秀的女儿,我妈妈左大腿溃烂了,能不能麻烦你来看一看?”数月前,住在牛塘镇的糖尿病患者杨建秀,委托家属向自己的家庭医生张益中寻求帮助。

多年前,杨建秀因为脑溢血后遗症导致左侧肢体出现活动障碍,只能躺在床上,长年累月躺卧导致她左髋出现了皮下脓肿,引发了皮肤溃烂。牛塘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张益中接到求助后,利用午休、下班等时间隔日就上门为杨建秀进行换药。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护理,现在杨建秀的溃烂部位伤口已经痊愈。“我这种情况经常去医院又不方便,要不是张医生,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每次提及张益中,杨建秀总是赞不绝口。

这是我区家庭医生为签约对象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持续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创建5+3+2家庭医生服务新模式,为签约对象提供健康建档、健康咨询、辅助检查、双向转诊、预约住院、用药指导等全方位的个性化私人定制服务。全区家医团队不断优化工作方式,结合本地居民作息时间,利用“假、早、午、晚”四个时间段,为辖区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务,对体检异常人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他们建立绿色服务通道,及时预约专家门诊、转诊、跟踪与随访等后续管理。

目前,全区共组建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02个,2024年完成常住居民签约49.49万人,重点人群签约34.36万人,特殊人群签约8897人,为全区25199名80岁以上居家高龄老年人开展上门健康随访服务,完成家庭病床568张,近5年累计完成2405张。随着“家庭医生工作室”先后落户理想汽车、常州美硕电子有限公司,首家家庭药师工作室在大学新村二社区卫生服务站挂牌成立,多需求、高质量的卫生健康服务已经来到武进百姓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