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服务大厅> 主题服务> 教育> 资讯服务> 内容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课堂深度融合
发布日期: 2024-12-25    来源:武进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相关阅读:

 

人民路初级中学 盛梦娇

本文围绕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课堂深度融合展开,剖析应用模式、实践案例,点明融合中的机遇、挑战与解决之策。

融合现状

1.信息技术应用渐广。在作者所在市区,信息技术已渗透至初中美术教学各环节。老教师能熟练用PPT、希沃白板授课,年轻教师更青睐VR、AI 等新技术。初中生对课堂信息技术接受度颇高,虚拟博物馆、VR 技术让艺术形象近在咫尺,丰富了学生感官体验。

2.海量资源,需仔细甄别。互联网时代资源虽海量,但质量参差不齐。网络资料严谨性不足,教学专用数据建设不完善,教师需耗费大量精力筛选甄别,以防不良信息混入课堂。

3.教学设备局限,无法满足需求。初中班级较多,受条件所限,教室多配备一对多信息输出工具,像一体机、投影,学生难以实现一人一终端,设备短板限制了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的深度、精准应用。

4.技术更迭,需不断学习。当下学生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信息技术运用娴熟,部分学生水平甚至超过教师。这督促教师保持终身学习态度,紧跟技术潮流,更新教学观念与手段。

应用实践

1.备课轻松

网络为教师备课打开“资源宝库”。如赏析课上,教师可从网盘下载高清画作,细节、全貌一览无余,还能灵活排版;视频网站优质素材也能剪辑入课件。校内、网络的备课资源共享,让新手教师快速上手,赛课教师取长补短。此外,录播课兴起,校内录播室设施完备,课后即刻生成教学视频,利于教学交流。

2.教学手段多样化

信息技术让教学手段焕然一新。希沃白板的互动游戏取代传统问答,单人、小组竞赛等玩法多样,趣味性十足;借助AI技术,学生能与古代艺术家“对话”,沉浸式逛博物馆、赏3D画作,深入理解文化内涵,课堂活跃度飙升。

3.角色转变

传统美术课堂教师主导,形式单一。如今,信息技术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大数据加持下,学生可自主决定学习内容,教师转型为引导者,维持课堂秩序、答疑解惑。未来,AI 形象或化身主讲,打造新型“双师课堂”。

融合模式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挑选剧本,如初三《敦煌·千年》选盗宝剧本,融入多媒体改编。课堂上,借图片、视频、3D 素材创设情境,虚拟形象引导学生推理、讨论,小组竞赛激发斗志,培养合作精神。课后组织总结反思,促使学生将游戏体验与课程知识融合,加深理解。

以《敦煌·千年》为例,教师定好主题、任务,学生分组围绕洞窟、壁画等内容,在数字敦煌线上平台搜集资料。从分析艺术特点到探究历史文化,分工协作;成果展示环节,各小组分享心得、交流启发,技术辅助提升参与感、主体意识。

数字化浪潮中,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关键力量。初中美术课堂借此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质量是大势所趋。教师要顺势而为,巧用技术优势,同时挖掘传统文化的数字价值,找到技术与教学的平衡点,讲好民族故事。面对融合难题,积极探寻破解之法,让信息技术真正赋能初中美术教学。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