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服务大厅> 主题服务> 教育> 资讯服务> 内容

从“有学上”到“上学优” 武进教育跑出均衡发展“加速度”
发布日期: 2024-10-17    来源:武进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相关阅读:

 

宽敞明亮的现代化教室、配备齐全的多媒体设备、挂壁式冷暖空调、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过去,对于新市民子女而言,“有学上”便可得到满足;如今,武进教育从聚焦公平到追求质量,全面擦亮“吾有优学”教育品牌,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学优”的新跨越。

武进是“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民营经济发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武进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吸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为解决其子女教育问题,一批新市民学校诞生。这些学校校舍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勉强满足流动儿童求学需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石和必然要求,武进教育始终朝着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努力。”区教育局局长曹雄伟介绍,在扩优提质的同时,我区也关注流动儿童成长问题,真正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同在一片蓝天下”。

2007年,我区出台《关于切实做好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部分符合条件的流动儿童得以到公办学校就读,这是武进首次规范流动儿童入学问题。2013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市民学校管理的实施意见》,对新市民学校招生收费、教学管理等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开展公办学校与新市民学校结对帮扶活动。

随着区划调整,“十三五”时期,武进仍有9所新市民学校,每年有2000多名毕业生要回到户籍地就读。新市民子女的入学问题,直接关系到常州发展,如何让他们在武进公办学校上学,成为武进教育的新命题。从2019年开始,我区对新市民学校进行整治,利用3年时间,实现新市民子女全部到当地公办学校就读。

2022年,武进区完成对新市民学校的整治工作,新市民学校正式退出武进教育舞台,近45%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得到解决。“新学校有多媒体、报告厅、体育馆,设施设备齐全,还设置了各种丰富的课程,孩子越来越阳光自信。”星河实验小学分校云朵校区学生家长陈芳说。着力营造“有温度的教育”,2022年9月,原周家巷新市民小学和马家巷新市民小学的1500多名学生合并到星河实验小学分校云朵校区就读。学校整体设计运用现代风格,白色的外墙配上咖色的装饰,显得稳重大气;主体建筑间相互贯通,形成一体化学习空间。学校还开设了丰富的社团课程,有阅读、绘画、电脑编程、街舞、拉丁舞、跆拳道等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我区精研教育发展“施工图”,全区域一体化统筹教育资源,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十三五”以来,武进教育建设总投入超375亿元,近3年实施新改扩建项目58个,新增学位46395个,目前正加快推进南田第二幼儿园等学校的新建工程、洛阳高中等学校的改扩建工程。一幅有温度、有厚度、有精度、有高度的武进教育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