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武进加快推进现代化强区建设的攻坚突破之年,区城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工作开展。现将半年度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力打好三大硬仗,切实提升治理成效
1、高位推进建筑垃圾专项整治。一是加强联动执法。联合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建筑垃圾非法运输、非法倾倒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全区立案查处擅自倾倒建筑垃圾、未经核准擅自处置建筑垃圾、未密闭运输、车轮带泥等案件64起(固废倾倒52起),已对52起案件进行处罚。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关于加强和规范固体废物全链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武进区建筑渣土运输处置审批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武进区建筑垃圾非法倾倒清零行动任务方案》等,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固体废物全链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相关工作提出了严密部署和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区镇两级联动,打磨完善管理细节,逐步形成联勤联动的治理模式。三是完善治理体系。打破一套体系的思维禁锢,按照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拆除垃圾、工程垃圾、装修垃圾五类分别探索治理模式,精准施策。打破建筑垃圾治理工作由城管单打独斗的现状,协调多单位共管共治,以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备案为依托,逐步实现清晰的建筑垃圾全生命周期循环。
2、分类推进重点领域停车序化。一是深化停车管理工作调研。以学校、医院、商圈、农贸市场及相关重点区域为重点开展调研,弄清原因,理清措施,制定停车治理行动方案,综合施策破解重难点区域停车难题。二是加强外卖车辆停放管理工作。开展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周边外卖车辆(非机动车)停放秩序微治理。目前已与属地、市监及3家商业综合体沟通协调,初步划定外卖车辆停车周转区域,明确相关管理责任,逐步推动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周边外卖车辆文明、规范、有序停车。三是强化规范共享单车违规投放停放。加强中心城区各类共享单车违规投放、停放治理。上半年,属地管理部门拖离违规停放车辆900余辆、各公司自行收回5000余辆,共享单车占用非机动车道情况显著改善。
3、疏堵结合开展流动摊贩整治。在加强重点区域巡查和及时劝阻、疏导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科学引导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原则,积极探索建立便民摊点群规范化管理机制。一是开展摸底排查。经与属地磋商,计划以大学城夜市摊点群为试点,并对周边地形及流动摊贩数量进行深入排查,摸清底数。二是商讨制定方案。与属地部门共同磋商,研究出台大学城夜市摊点群治理方案,对相关摊点进行规范设置、划定经营区域,进一步规范经营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二)有序推进四项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1、建好美丽街区 ,提升城市颜值。根据《常州市“美丽街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2023-2025年)》要求,上半年我局协同、指导嘉泽镇“茶泽春秋”及前黄镇“理想前黄”2个美丽街区建设,通过设施提升、特色展示、创新治理等,不断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共管的城市治理样板街区。
2、强化公厕管建,擦亮城市名片。根据市行动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公厕“优布局、补短板、促提升”(2024-2028年)行动方案》。年内新(改)建计划选址已完成,其中新建公厕2座已完工、1座开工建设、1座前期准备中,13座改建公厕均已进入方案设计阶段。
3、增加泊位供给,优化停车环境。积极谋划、科学布局,多措并举挖掘停车资源。今年我区目标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500个,新增机关企事业单位车位共享5家,目前已新增公共停车场7个,新增停车泊位1080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2%;新增开放共享机关企事业单位车位3家,新增停车泊位274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0%。
4、深化菜场改造,守护城市烟火。进一步巩固深化全区菜市场改造提升成果,目前滆湖消费品综合市场、牛塘消费品综合市场、湖塘中心消费品综合市场等3家菜市场提档升级的年度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并已投入使用。
(三)强化四个关键要素,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1、集中建设基础设施。一是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基础设施配套。年内完成28个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创建,建设56个分类房(屋),预计9月底前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二是有序落实夹山填埋场基础提升。上半年,常州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续建四期、夹山填埋场2#调节池改造飞灰库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夹山填埋场渗滤液应急处置服务在4月初正式启动。三是加快推进马杭转运站改造提升,预计7月中旬完成建设。四是积极推进焚烧处置终端建设。目前已完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工艺论证、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核定、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等工作,并委托开展了项目稳评、环评工作。下一步将积极协调督促属地政府推动项目征地工作,力争年内完成项目供地。
2、着力破解分类难题。一是在分类设施上整合资源、综合利用,降低政府重复投入。围绕生活垃圾四分类的本质性要求和重要节点,按照宜房则房的要求,结合前期基础设施投入的现状,因地制宜,增强功能,保障“三定一撤”的根本要求的实现。二是在分类路径上突出重点、两网融合,减少分类工作阻力。强化可再生回收网络的融合推进,从而在整体工作上基本达到生活垃圾四分类的要求。三是在处置设施上优化布局、增强功能,提升收运处置质效。因地制宜抓好两网融合,适度考虑中转站的在垃圾分类上的辅助功能,优化布局,全面提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的综合质效。
3、无害化处置保障到位。一是生活垃圾全量无害化处置。上半年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30.78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二是餐厨废弃物(含家庭厨余)共计收运2.23万吨。三是建筑垃圾规范资源化处置17.39万吨。四是填埋场运行平稳。上半年,夹山填埋场共应急填埋处置全市生活垃圾0.49万吨,填埋处置稳定化飞灰2.09万吨,综合处理渗滤液10.42万吨。
4、健全完善运行体系。一是加强制度配套。制定《2024年武进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二是强化体系建设。按照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的总体要求,逐步健全完善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三是布局“干湿分离”。围绕我区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和生活垃圾转运站点“建大站关小站”的整体思路,科学布局,谋划建设垃圾分类减量综合体,在建设规划中结合发展需求预留分拣等功能。
(四)深化四项长效管理,统筹推进发展安全
1、加强统筹协调,深耕长效管理。紧扣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城市容貌品质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升级等重点工作,持续推动目标聚焦、资源聚集、力量聚合,提升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水平,一季度我区城市长效管理考评成绩排名全市第三。针对城市治理顽疾,积极推进乡镇城市治理“一镇一试点”专题研究,征集各板块试点课题12个,群策群力破解城市管理领域各类治理难题,探索规范治理机制模式,以点带面不断夯实城市管理基石。
2、强化违建治理,织密管控网络。制定《关于加强全区违法建设管控的通知》,持续做好全区“两违”管控督查,坚持区镇联动、凝聚合力,逐步完善信息共享、督查督办等机制,加大对各镇(开发区、街道)违法建设的巡查抽查力度,督促属地严格落实巡查监管措施,确保“两违”综合治理提质增效。上半年,武进区拆除存量违法建设50处,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拆除新增违法建设84处,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
3、突出底线意识,抓牢安全生产。持续抓好全区户外广告、环境卫生等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导督促属地及相关部门依法拆除人员密集场所影响逃生通道和消防救援的广告标牌及违法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常态长效。上半年,各镇(开发区、街道)共计排查出85个遮挡窗户广告和楼顶广告,已整改或拆除排除隐患72个。
4、规范舆情处置,完善应对机制。全面梳理和规范舆情处置流程,建立健全武进城管新闻发言人制度,构建“有章可循、规范有序、职责分明、统筹有力”的工作机制,突出抓好城管领域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的应急管理。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提档提标在手项目建设
一是指导建好美丽街区。二是加快推进夹山生活垃圾焚烧项目。三是加快落实武进城区生活垃圾转运及夹山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提升工程。四是推进区级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异地新建、低值可回收物(废玻璃)选址新建、东升转运站建设及乡镇转运站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
(二)扎实推进城管为民实事
一是持续深化停车治理。全力完成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500个,新增开放共享单位5家、泊位778个,新接入市智慧停车平台泊位数1500个的年度目标。二是加快推进公厕建设。完成新建城市公厕4座,改造城市公厕13座的年度目标任务。三是科学治理流动摊贩,加快拟定重点地段流动摊贩整治方案,不断探索合适的管理办法。
(三)走深走实城市长效管理
一是扎实开展督查整改,压实一线管理人员责任,加大问题整改力度,加快城市管理顽疾治理,夯实管理基础。二是全面落实通报制度,以任务具体化、把脉精准化为抓手,分析研判考评形式,找准问题差距,统筹协调推进考评工作。三是精准发力巩固成效,督促相关单位严格落实环卫保洁责任,明确职责范围,加大保洁力度;加强绿化主动巡查及整治;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促进城市面貌整体提升。
(四)提质增效垃圾分类治理
一是全面推行“四分类”标准,纳入厨余垃圾收运小区全面实施“三定一撤”工作,做到厨余垃圾应收尽收。二是继续创建达标小区28个,实现建成区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全覆盖;继续创建市级提标改造行政村8个。三是开展多渠道培训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不断扩大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四是推进园林绿化垃圾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武进模式,彰显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武进底色。
(五)推动建筑垃圾治理能力提升
一是根据《常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及配套实施细则,结合武进区实际,制定相应规范性文件。二是进一步细化完善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工作,推动建筑垃圾管理不断提升。三是加强对建筑垃圾申请处置单位的服务指导,研究搭建装修垃圾“不见面审批”微信小程序及运输、处置电子联单。四是强化执法保障,持续做好固废非法处置专项整治行动,完成“积存垃圾逐步清零、动态问题全面追溯、治理机制全面优化、长效水平全面提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