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武进水利系统聚焦唱响新时代“太湖美”,认真贯彻落实全市“532”发展战略,对照《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及全年重点工作,发力全区“一园一城一示范”建设步伐,咬定“一核两翼六网”“126”武进水利高质量发展路径,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决扛起新一轮太湖治理的使命担当。全年(预计)完成投资19.5亿元,其中重点水利工程完成13.2亿元,水务工程完成6.3亿元。12项省重点、市“532”、区民生实事项目均达到年度目标任务要求。全区水生态面貌大幅改善,示范幸福河湖及小微水体优秀片区建设领跑全市,水利建设、河湖长制工作持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区水利局获评常州市“实施‘532’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
一、系统发力,水美武进建设交出高分报表
(一)抢抓机遇、攻坚项目,水利建设提质增效。一是太湖新一轮生态清淤率先开展。竺山湖区域一期清淤加速推进。二是滆湖治理重点项目全线启动。围绕主线工程,全力推进滆湖退田还湖二期工程,年内高新、嘉泽片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围绕内源减负,实施滆湖生态清淤工程。围绕生态修复,基本完成《滆湖(武进)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围绕智慧管理,国家级试点数字孪生滆湖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通过搭建数字大厅、四预调度板块等平台,融合国土、生态、农业等行业数据,打造滆湖治理“大数据驾驶舱”。三是新孟河工程全线完工。新孟河工程南延段、北干河、太滆运河、漕桥河4条河段全部通过完工验收,新孟河武进段完成全市首个河道工程投入使用验收、全省首个新孟河工程征地移民自验。四是武南片区防洪除涝及活水闸站工程全力推进。湖塘河南、长沟河南、大庆河、武南立交4座枢纽计划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智慧工地管理网络平台基本建成。年内,武进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太湖新一轮生态清淤,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省部级媒体报道。新孟河100%运动公园建成投运,成为“两湖”创新区最具潜力的康体运动示范生态轴线。武进区水利工程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国家版权局审查,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二)精准调度,科学应对,灾害风险有效防范。一是提升“四预”保障能力。修编防汛、防台预案,编制中心城区极端暴雨防御应急预案,实现省市区镇四级视频系统全天候畅联,完成防汛抗旱体系人员调整,开展防汛指挥长、防汛抢险骨干业务培训班和应急防汛联合演练,推动防汛应急抢险快速反应。二是提升防洪工程指挥调度效能。强化统筹指挥协调调度,严格执行枢纽汛期调度运行计划,累计排涝586小时、1653万立方米,武进港、雅浦港汛期开闸泄洪2476万立方米,有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提升城市内涝防御韧性。摸排改造城区积水点15处,疏通雨水管道580公里,更换雨水井盖约310套(块),清理收水井网兜约1.5万余个,完成侧石改造135座。守护“脚下”安全,在中心城区、两湖创新区等重要路段,安装窨井防坠板1.2万套。年内,武进水利系统切实履行防汛抗旱职责,汛期成功应对6.24特大暴雨袭击、罕见高温干旱影响,打赢台风“杜苏芮”阻击战,有力维护全区安全平稳大局。
(三)完善机制、细化落实,生态画卷精彩纷呈。一是持续释放“大中小微”连片治理活力。实施武进幸福河道建设现状调查评估,推动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立足骨干河道,编制20条区级河湖河长制工作年度任务书。立足河道水体,完成小微水体整治1200个,新建区级以上幸福河道12条、区级以上小微水体优秀片区12个,建成总数位列全市第一。二是积极攻坚重点河道及支流支浜整治。系统编制《常州市武进区水系规划(2021-2035)》等规划纲要,启动国家级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项目,为更高水平实现太湖“两提两保”目标奠定基础。全年完成21条68.86公里省级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建成雪堰横降浜、洛阳岑村陆家头浜、湟里大墩浜3条市补生态河道,全区生态河道覆盖率提升至52%。助力推进支流支浜整治专项行动,指导属地完成97条支浜“一浜一策”方案编制,牵头制定《武进区支流支浜整治技术要点》,进一步加强支流支浜整治技术指导,全区支流支浜整体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三是充分优化河湖长制履职机制。先后印发《常州市武进区河长制工作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常州市武进区镇级河湖长履职评价办法(试行)》、《关于加强重点支流支浜河长巡河履职的通知》等文件,量化各地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和河湖长履职情况,全区各级河长累计巡河2.2万余次,在巡河平台上传处理问题350余次,全部完成闭环整改。四是着力巩固创新发展良好态势。成立全市首家江苏省河湖长制研究院分院,开展滆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研究项目合作与滆湖健康管理平台共建工作,联合研究院打造滆湖河长工作站,为滆湖智慧巡湖提供有效助力,让幸福河湖更加可知可感。全区幸福河湖建设工作获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高度评价,武进河长代表、区河长办多次受邀参加太湖流域片河湖长制工作交流会、全省幸福河湖研究交流会等部省级会议分享武进治水经验。新沟河工程以全市唯一入选2022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新沟河武进段、新孟河漕桥河武进段入选江苏省2022年度幸福河道(段)建设示范工程。
(四)多元扩容,能级提升,供排净治一体发展。一是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站上新起点。立足供水规模扩容,推进“两湖”创新区最大自来水厂湖滨水厂工程建设,完成地下部分土建、综合楼地上部分结构等实体建设,顺利达成年度投资目标。立足供水能力保障,滆湖应急水源地规范化管理工作高标准通过省级评估验收。立足供水水质优化,着力提升水质检测能力,完成“新国标”水厂净水工艺和全流程水质达标能力复核评估。二是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迎来新提升。聚焦终端建设,开工阳湖生态净水厂,滨湖厂二期完成总工程量的40%,投用武南二厂中水回用工程。聚焦末端治理,完成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建设,全面启动二期工程建设。聚焦管网建设,实施武南路调度管网和乡镇污水主管网延伸工程,完成老旧管网排查修复280公里。三是污水提质增效“333”行动取得新突破。把准“关键点”,围绕城区重点河道推进排污口整治及常态化管控。拓宽“达标面”,实施湖塘镇“小散乱”道板管网错接改造、湾里新村老旧管网改造项目,预计完成2个“达标区”创建,总面积约6.6平方公里。四是排水监管机制取得新成效。推动智慧水务建设,探索开发截流泵站、厂站调度、排水防涝等数字模块,完成智慧水务管理平台上线运行。优化营商环境,推广“武进排水”小程序运用,办理排水许可证542家,为排水户提供线上申办渠道。开展企业评估,完成全区42家特定企业污水分质分类评估。落实日常监管与“回头看”,检查重点企业237家次,完成1058家企业回头看工作,发现各类问题86处并督促整改到位,从源头营造重拳整治排水违法的社会氛围。
(五)党建领航,迭代升级,综合管理走深走实。以扎实推进主题教育为主线,深化“武水红盟”建设,不断强化水资源管理改革、智慧河湖管护、营商环境优化、水行政执法、工程巡查管护以及水利行业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一是党建引领创优见真章。围绕“聚红盟合力,建水美武进”工作主题,举办“武水红盟”2023主题发布会,签约基层防汛应急能力提升、幸福河湖创建、护河先锋行动等30项共建项目,与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广泛合作,推动“一域美”向“全域美”转变。紧紧围绕“打好湖泊治理生态牌、打造大中小微治理链、拓展节水优先覆盖面、构建应急保障服务包”四项目标措施,广泛开展党建共建、调查研究、政策支持、技术指导等工作,助力水美武进建设。区水利局获评2022年度全区“十佳书记项目”,共青团工作连续4年获评武进区直属红旗团组织。二是水资源管理改革显实效。开展县域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编制完成《武进区县域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高水平完成全区取水工程(设施)规范化管理项目验收。持续落实“助企纾困”水资源费减免政策,实现“水气”线上线下联合办,为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优质普惠的公共事业服务。创新水资源管理,试点实施武进区创新信用管理与服务建设,探索建设滆湖、淹城等节水型高速公路服务区,与常州大学等高效签约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形成辐射面广、效应强的节水宣传示范。三是河湖智慧管护探新路。开展水利部461处和省管河湖库115处历史遥感和160处新增遥感图斑变化点核查,率先启动苏南运河和太湖网格化专项巡查,完成189处点位核查审核,推动问题点位整改销号,进一步提升河湖智慧监管水平。完成夏溪河、湟里河、武宜运河等骨干河道监控覆盖,22条区级管护河道监控覆盖率达73%,逐步实现大块漂浮物动态预测预警。创新探索蜂巢无人机巡检及智慧信息平台建设,推行“空地结合”“人机结合”“一键限时交办”巡查新模式。实施水葫芦清剿专项行动,首次设置定点拦截+机械化打捞,处理水葫芦2.49万吨,实现精准防控、定点打捞、集中处置。四是涉水管理出实招。高效推进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工作,覆盖全市最大区域评估面积77平方公里,惠及25家企业,减免水土保持补偿费52.78万元,促进全区产业绿色发展,在全省树立“武进样板”。积极开展水情教育基地创建,在湟里镇葛庄村打造全省首个村级水情教育基地并通过市级评议。五是水行政执法强力度。高分完成省级水政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健全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合公检法开展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巡查活动,初步建立水域执法协作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涉水治安管理秩序和水域安全保障能力。水政执法向排水、河湖管理、水土保持等方面持续延伸,实施内河码头整治,拆除涉河违法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立案查处涉及水资源、排水案件8起,罚款31万元。六是安全生产管理提水平。“抓整治”与“打基础”并举,深入开展水利系统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行动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2023年行动,落实安全风险全链条管控,提升水利系统本质安全水平。探索完善防汛应急抢险与消防应急救援资源共享、队伍联动业务工作,构建“水利+消防”应急救援“安全网”。
年内,武进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工作获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及省水利厅高度肯定,2022年度水土保持目标完成情况评估工作成绩位列全市第一,连续4年获评优秀等次。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获评全国首批、全市唯一“国家级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武进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和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连续7年获评全省优秀,湟里镇北干河北、雪堰镇雪堰西小流域高分获评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涉及流域面积累计30.16平方公里。遥观南、北枢纽精细化创建及马杭枢纽安全标准化创建通过市级验收。
二、稳进提优,太湖治理征程勇挑首位担当
2024年的工作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市委“532”发展战略和区委“一园一城一示范”建设,聚力五个“突出”,以系统治理的“实”和“效”,确保新一轮太湖治理大局的“进”和“优”,加快推动新阶段水利工作从支撑发展向引领发展转变,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武进答卷的进程上勇挑首位担当。
(一)突出样板示范,为水美武进擦亮动人色彩。高举“一号工程”,攻坚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1+8”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水美武进。一是强化规划引领项目带动。以太湖、滆湖治理为强核心,重要河道水体治理为节点,实施区域水系沟通治理工程,健全“两湖三横五纵”的武进典型现代水网,突出联网、补网、强链,助力城市能级跃升。二是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强化项目攻坚,以建设“草型生态湖泊”为目标,全面推进太湖新一轮生态清淤二期、滆湖生态清淤及修复二、三期,完成滆湖近岸带水生态修复高新、嘉泽片区,启动前黄、湟里片区,基本完成水利部试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同步开展入湖河流及支浜整治工作,实施洮滆片区(武进)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推动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见到实效。三是构建全域湿地系统。紧盯太湖、滆湖等重点区域,加快实施城区典型湿地项目,充分发挥湿地水质净化功能,助力建设更高水平、更靓颜值、更具影响力的“湿地水城”。
(二)突出源头防控,为宜居武进增添发展动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新一轮太湖治理契机,拓宽水环境、水安全联动转化通道和价值实现路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严守水旱灾害防御底线。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打造高标准防洪排涝、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优化区域防洪节点工程调度方案,建设智慧防汛平台,探索联动响应、优势互补、快速应对的抢险应急工作机制。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完成武南片区防洪除涝及畅流活水闸站建筑物工程一期和江苏理工学院武进绿建区协同创新园配套闸站建设工程。二是深化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突破小区内部、溢流污染等城区水环境瓶颈问题,启动城区水环境提升项目一期,推进城区半夜浜等重点支浜整治,重点实施住宅小区排水管网排查整治,系统提升城区水环境质量。围绕湖塘镇“333”达标区创建范围,持续实施排水户雨污错接改、排水管道开挖修复、排水口截污整治。三是完善农村水利设施体系。联合区财政局出台新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积极开展防洪除涝、节水型灌区建设等相关农村水利项目建设,推进农村河道轮浚,持续建设生态河道,基本完成洛阳阳湖大圩莫家桥浜、礼嘉北浜河、牛塘乱子浜综合治理,同时根据雪堰镇城湾塘坝安全鉴定成果,开展除险加固相关工作。
(三)突出机制活力,为幸福武进加码生态优势。一是用好河湖长制“考核棒”。严格开展河长履职和河长制工作绩效考核工作,常态化开展幸福河湖、小微水体巡查工作通报及整改,完善支流支浜、入湖河道问题协调机制,促进河湖长履职水平不断提高,河湖面貌逐步改善。二是持续建设全域幸福河湖。修订武进区幸福河湖建设资金奖补办法,重点加大力度推进小微水体湿地建设,提高有湿地功能的小微水体奖补资金,打造新一批河道和小微水体治理典范。做好河道长效管护,严控乱垦乱种“回潮”,专项实施水葫芦清理行动,科学定位拦截,推动水清岸绿图景加快显现。三是用活河湖长制创新资源。发挥河湖长制研究院武进分院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整合国内外水环境治理相关资源,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前沿探索与成果转化,提升全区河湖治理的科学性、创新性、系统性,助力武进河湖长制工作持续走在前列。
(四)突出改革创新,为活力武进提升治理效能。一是推动县域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化区域水资源管理改革,进一步提升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节约用水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规范性,走出武进特色水资源管理规范化集成创新示范精品线路。二是完善水土保持管理体系。推进武进经发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二期)报批,加密指导武进高新区和武进经发区区域评估范围项目。根据水土保持示范县创建要求,落实水土保持径流场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现涉河监管全流程管理。三是严格排水行业监督管理。推进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的分质分类管理,以高新区工业厂建成投运为基础,推进高新区范围内工业企业退管工作。协同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指导乡镇实施“一镇一策”系统化整治工作,开展乡镇截流系统排查梳理。四是挖掘城市节水潜力。全力打造南方丰水地区节水标杆城市,开展节水型高速公路服务区等新型节水载体建设,遴选典型示范的节水型高校向水利部推荐。完善重点用水单位和水务经理名录库,大力推进各级节水型企业建设,发展壮大节水产业新业态。五是践行水行政执法监督。持续开展河湖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各板块河湖执法的监督指导力度,对涉河湖违法行为露头就打、形成震慑,通过以案释法激发基层干部群众守护河湖安全的主动性。
(五)突出民本情怀,为民生武进厚植供排福祉。一是在供水保障水平提升上持续发力。攻坚湖滨水厂工程一期建设,提升全区供水保障能力。完善全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高标准建立与“供水一张网”相匹配的供水规范化管理体系,优化供水调度运行。全力做好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和升级工作,建设多元化网络服务平台,打造智慧供水服务体系,加速推进武进供水服务智能化、便捷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二是在污水处理能力提升上持续发力。以实现“一厂一网”投运、“两条调度管”开工为目标,推进滨湖污水处理厂二期实现进水调试,武南路调度管网完工投运,启动人民路、火炬路调度管网建设,推进阳湖生态净水厂完成总进度的60%以上。完成戴洛路、青莲路、花海大道等主管延伸15公里以上,实施老旧管网排查修复200公里。协同推进乡镇生活污水系统化治理,重点督促湟里、雪堰片区加快“333”片区整治和截流改造,推进雨污水管网排查与修复,提高漕桥、湟里等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