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武进这片沃土上,乡村学校如夜空星点,正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洛阳,地处吴地。千百年来,经吴风熏染,洛阳人民在创业和建设中,积淀了尚德勤劳、永毅创新的独特地域文化,哺育了后学子弟。1919年,政府兴办新学,武进县安尚乡第四国民学校应运而生,后数易校名,进入新世纪,更名为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十秩春秋,栉风沐雨,百年薪火相传,弦歌不绝。洛阳中心小学植根地方,得地域文化浸润,一代代师长的办学思想与理念融汇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沉淀于学校的发展之中,也注入了学校文化的血脉之中。学校师生汲取地方人文精神和学校前辈“办学为民”的创业精神,凝聚集体智慧,确立了校训:“日新致远”。
志远 基于规范
吾志远,而致远。成长历程应该不断与时俱进、追求改革和发展。洛阳中心小学把学校的发展愿景与促进师生个体的成长有机融合,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集思广益、校内校外建议征询、专家论证指导等过程,制定了新一轮规划。该规划以课程建设为重点、课堂教学变革为核心、创新师生评价为关键,将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和促进人的持续发展贯穿始终,并在年度与学期计划中进行分解落实,长程推进。
新一轮规划实施以来,办学愿景凝聚了师生的价值认同,学校文化理念进一步明晰,组织架构、管理变革持续推进,环境和课程资源持续丰富,推动了学校的稳步发展,也促进了师生的健康成长。
智远 启于内涵
“智者”远行,内助涵养。洛阳中心小学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指引下,充分挖掘课内外相关资源,以“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三个维度架构“致远课程”体系。在实践中,各学科围绕“致远课堂”的建设目标,建设语文“悟课堂”、数学“趣课堂”、英语“YUE”课堂。在 “日新致远”校训精神的指引下,以培育具有“永毅争新,安善敦品”的永安学子为目标,创建“日新学院”,下设“五院”学生特色文化学院、 “同行”家长学校、“同心圆”班主任俱乐部。
多年发展中,学校实施以“五院”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日新德育”课程体系,打造沉浸式的德育。引领师生在“红领巾学院”根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在“淮海书院”浸染书香墨韵,实现生命多样绽放;在“季子礼学院”增强文化自信,获得“善”的浸润;在“裕良艺术院”享受艺术乐趣,绽放“美”的色彩;在“志尚科学院”激发创造潜能,展现“真”我风采。
致远 行于未来
2010年以来,洛阳中心小学“胡发坚英雄中队”“雷锋英雄中队”先后获评江苏省少先队英雄中队、常州市少先队英雄中队,学校被评为“五老牵手红领巾共圆美丽中国梦”省示范单位。省级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发展英雄中队,构建学校少先队红色基因特色文化的实践研究》和市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擎旗铸魂:日新少年英雄品格涵育行动》,引领学校英雄中队工作不断更新,拓展“日新德育”工作新空间。
基于学生的素养发展和学习兴趣,学校打造“洛凯股份”机器人工作室,建设了机器人教育系列课程。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机器人工作室学员坚持长年训练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2023年,工作室研究项目《科学家精神关照下“友创者”智能课程的实践探索》被列为常州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日新是途径,是方法;致远是目标,是结果。回顾往今,“日新致远”的品质已在洛小师生身上留下烙印。洛小的教师务实、严谨,执著,具有责任感、荣誉感与团队合作精神;洛小的学生纯朴、勤奋、好学,他们积极向上,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师生踏实认真,教学规范有序,勤于教育实践,勇于改革创新。
有心则远,未来,洛阳中心小学将持续致力于把教育着眼于人的未来发展,提倡“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用心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用爱去做好每一个孩子的领路人,深入践行“永毅争新,安善敦品”的办学理念,让“致远文化”擦亮师生生命成长的底色,实现成长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