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陪孩子一路成长,有很多的细节,很多的温暖。我感谢我的孩子,在养育他们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得到了成长,他们既是我的孩子,也是我的老师。希望我给孩子的爱,能丰满他们的心灵,能带他们向理想飞翔。
平等交流,做孩子的朋友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还能够营造更和谐的家庭氛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常常会挑战家长的耐心,我们容易发脾气,劈头盖脸骂孩子,孩子就会哭、甚至也跟着我们发脾气。如果家里有长辈,他们会出面帮孩子说话,这样孩子就愈加不得了。久而久之,我们和孩子的脾气都会很容易暴躁,并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动肝火,家里三天两头闹得不和睦。女儿小一点的时候,我不能批评她,一说她,我母亲就会护着她,有时我家老大也会煽风点火:“妈妈你干嘛不打她?你小时候不就是这样管我的吗?”每当这时,我反而能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去年9月,女儿升入了二年级,有一天晚上,她突然对我说:“妈妈,你能不能以后不发脾气,有事情好好说。”当时我愣住了,我没有想到孩子会提出这样的要求,随即我就说:“嗯,你这个提议不错,妈妈其实也不想发火,那我们就约定好,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心平气和的,不乱发脾气。”从那以后,我发脾气的次数变少了。其实并不是孩子不犯错了,而是当孩子犯错时,我会先反思自己的行为,然后让孩子也自我反思,如果孩子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就耐心引导,晓之以理。久而久之,孩子犯错的次数就少了,我和孩子的相处也融洽了许多。当然,偶尔我还是会忍不住,说话声音很大,这时女儿就会提醒我不能发火,我也会立刻停住,承认错误,然后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这样做比起我们发火、说教更有说服力,也能让孩子感觉到平等和尊重。现在,我和女儿相处得更融洽了,除了母女,我们也是朋友。
以身作则,以自己为榜样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想而知,养成好习惯有多重要。但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长期培养,不断巩固。有研究发现,一个习惯的养成一般在21天到90天,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稳定。孩子还小,注意力不集中、自觉性差,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我们大人有时做的也不一定会比孩子好。有时我们的某个习惯,也会因为一些外界的因素或自己偶尔一次的懒惰而改变,孩子的学习也一样。我们总是抱怨孩子学习不主动、做事情爱拖拉,其实自己也该反思一下,是不是因为我们自己有时也做事拖拉、时间观念不强,给孩子做了错误的示范。
为了改掉孩子拖拉的坏习惯,我和她商量制订了每天放学后各自的计划,计划是共同订下的,所以孩子也认可,并且会主动执行。我们约定互相监督执行情况,有时我在执行打扫任务时,她也会主动来帮忙。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也会坐在孩子一旁,默默地陪孩子一起看书学习,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温馨的学习环境和陪伴胜过千言万语,现在孩子在学习上越来越自觉,愿意做题、预习课文等,每天都能主动看30分钟课外书。
不溺爱孩子,培养坚强独立性格
孩子的独立能力比较差,最大的原因是家长太溺爱。我们总说:家务活我不用你做,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但我们忽略了一点,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也要做些其他事情来缓解学习的压力。如果我们一直工作,压力也很大,也会厌恶工作。缓解压力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让孩子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或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有时我会在孩子面前示弱,装作自己忙或不会,然后请孩子帮忙,比如倒垃圾、晾衣服、收衣服、洗衣服等。孩子会很乐意做,在孩子完成后我会立刻夸她,说她是“妈妈的好帮手”“幸好有你”“你好能干”等,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让她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注重成绩,但不一味追求成绩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和别的孩子比较,也不要说一些可能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要多鼓励,多了解,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给他一个正确的评价,让他一点一点地进步,帮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光用成绩来评价。有一次女儿的语文测试成绩不理想,第一回考这么差,所以她怕我生气责骂,但犹豫再三还是跟我说了。听她说完,我没批评她,反而肯定她能够正视自己的失利,并提出晚上和她一起看试卷,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对于我的反应女儿有些惊讶,到了晚上,她很主动地拿出试卷然后认真说给我听,并承诺以后要好好复习争取下次考好,听完孩子的话,我很欣慰。这件事情之后孩子学习更认真主动了,紧接着的两次考试也进步了很多。由此可见,家长的鼓励与引导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态度比成绩更重要。
运村实验学校家长 张红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