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胡小凡
学生因为年龄、阅历的影响,真诚写作,写出真知的水平是有限的,要让学生能够开慧,探寻自己内心深处,或者发现别有风貌的内容,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训练和自我觉醒的铺垫。
多一些生活的积淀
叶圣陶认为,写作源于生活,文章里凡能“精密”地用字的地方,常常是很“好”的地方。要求“诚实”地发抒自己,是生活习惯的事情,不仅限于作文一端。要求“诚实”地观察外物,“精密”地表出情意,也不是临作文时“抱佛脚”可以济事的。我们要求整个生活的充实,虽不为着预备作文,但“诚实”的“精密”的“好”文章必源于充实的生活,那是无疑的。
教师在语文学习的领域里,可以让学生去感悟家庭、社会、自然的风情和美好,把自己融入生活,体察心灵的呼吸,激发思想的火花。
写一写读书感悟
阅读书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里积淀丰富的阅历,但很多学生读书的过程仅仅是输入,没有输出,积淀不够,还有一些学生虽喜好读书,但不能真正深入体察生活,在作文中也就很难写出真知。
可行的办法是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建立一个系统阅读的书目。除教材推荐的阅读名著和书籍之外,根据单篇文章的作者作品、课后练习推荐的书籍,以及根据初中生成长可能需要的阅历或能力来设计书目,提前安排学生阅读,写读书感悟。读书不辍,感悟不息,学生的真知也如涓涓细流,活水不断。
写一写生活日记
读好书,还应该读好生活这本鲜活的大书。写日记是了解生活、提炼思想、训练文字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一个星期安排学生写几篇日记,促使学生观察、发现、阅读、思考等,通过日记的方式让学生打开视野,增长见识,进行充分的个性化表达。学生写日记的过程,就是真诚写作,表达真知的过程。
说一说生活体验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的契机,提供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体验的平台。例如学习《春》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学习《纪念白求恩》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敬仰的人物和理由……这样的活动,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个学生都有话说,都能说出自己的个性理解。让学生经常说,学生也就敢说、敢想,坚持做,学生自然坚持思考、坚持深入生活,写文章也有了积淀,也就更能写出真知。
多一些表达的自由
这里的表达指写作,多一些表达的自由就是给学生一些写作的自由。除了上文的读书感悟和日记给学生写作的自由外,我想强调的是平常的专题作文或者单元写作也要给学生写作的自由。不要因为中考一般考全命题作文就一直让学生写全命题作文,乃至把中考的题目照搬过来,让初一的学生写中考题。这样的结果就是总认为学生写不好文章,事实是学生的阅历还没有达到初三的水平,也写不出初三学生的真知灼见或生活体验。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符合年级特点和教材要求的写作训练,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单元学习的内容、主题或写法特点,写一写类似的体验。例如,学完《溜索》,让学生回味自己曾经的一次深刻的活动体验,爬山、划船、表演、书法、弹琴等,运用《溜索》的笔法,再次重现当时的情境。学生有真实的经历,在课文的刺激下,会有更多的回味,写于笔端,内在的真情实感或人生感悟自然打动人心。
多一些互学的经验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班级的氛围来正面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
从写作的角度看,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开放式作文,最终写出来的都是学生个性化的生活或体验,但是,因为学生情智能力发展不均衡,有些学生善于抓住符合题目要求的独特视角来构思写作,有的学生则简单成文。作为教师,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看到有些学生不是缺乏写作的素材,而是缺乏打开自己素材库的钥匙。如果能够在写作前,让学生举行一个碰头会,互学审题、选材和构思等思维路径,让学生感同身受,或者有所启发,学生的写作情趣调动起来,也就更能进行真诚写作,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