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宝藏空间,作为教育的承载体,在师生学习、交流、生活、休闲、实践等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让师生体验和感受校园环境、形成校园记忆,还能满足校园功能需求和提升校园环境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武进这座博学之城,一隅安静的读书角落、一方温馨的交流空间、一条洋溢青春的文化长廊……各种独具特色的校园空间尽显教育之美,它们以多样化、特色化、人性化的独特风格展现着文化的魅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领略自然芬芳下的“花木工坊”——“生花馆”的育人风采。
嘉泽中心小学: “生花馆”吐露自然芬芳
扬花木精神 育“新小农人”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耕文化在城乡关系可持续、生态环境保育、人民身心健康和青少年立德树人中的丰富价值受到重点关注。在区教育局开创的“吾爱劳动”新局面下,嘉泽中心小学作为一所乡村学校,坐落“花木之乡”,肩负着培养新一代“乡村新小农人”的使命。2023年,学校通过挖掘乡村资源,打造校内花园场景基地,建设了4000多平方米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别具一格的“生花馆”应运而生。
走进“生花馆”,风格不一的几大区域各显风采。在材料展示区里,树枝、松果、树叶等大自然的馈赠分布在每一个格子里,学生手工类的实践体验可以在这里打好基础;目光投向恒温恒湿科技小温室,各色花木生机盎然,学生文创类和自然科技类的体验活动丰富多彩;坐在有一张张特色桌椅的实践体验区,让人身临其境地“奔”向自然。
“我是一个‘小农人’,可以亲手装点周围的环境,把绿色生态的理念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参加“掌心森林”课程的学生感言。他在“生花馆”通过了解植物和造园设计,自主创意设计微景观,通过实践创作,使自己在更广阔的“土壤”里扎根、发芽、成长,不仅感知了绿意,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分享意识以及创意创新的科学能力。
“我们还有以香精、蜡等为原料,体验制作手工蜡烛香薰的‘香遇美好’课程;用树叶、花朵在布包、手绢等物品上进行拓印,从而制作出专属作品的‘拓花捶草’课程……”学校老师介绍。
延展活动效能,发挥乡村学校最大的育人价值。在不断努力下,嘉泽中心小学以坚韧不拔、向阳而生、竞相开放的“花木精神”,培育了一批身心健康、热爱家乡、有社会责任感,尊重农民、熟练农事、亲近自然,创新创造、有识有志、有情有义的“乡村新小农人”,他们从小立志振兴乡村,建设祖国,用实践体现自身价值。
用花木文化 予课程精彩
一花一世界,一叶总关情。在“生花馆”这个赋有浓郁花草气息的自然“教室”里,一场插花活动正在优雅进行。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以花草为媒,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自身爱好,自主进行构思,挑选、修剪、配色……在艺术世界里尽情展现自己的插花技艺,感受艺术融入生活的创造之美。
以阵地为基础,用课程助成长。嘉泽中心小学从“尊重兴趣、基于经验、联系生活、多元选择、着眼发展”的课程理念出发,淡化课堂与校园边界,开展文化传承、手工制作、文创和自然科技四大类课程,引导学生走向更为广阔的自然天地。
为最大发挥阵地效能,“生花馆”课程开放时间遵循长线、短线和预约相结合的方式,灵活机动,又井然有序。在每周三的社团活动固定时间,小志愿者们会在馆内进行各种课程活动,研究馆内设施等。周一、周二、周四、周五为“生花馆”体验时间,各班可遵循体验安排表,在课后服务时段开展多元活动。这时,小志愿者们则分批在馆内进行讲解和课程指导,为学生们的体验提供帮助。此外,在各班级花园特色课程有需要的时候,“生花馆”还实行预约模式,只需提前预约体验时间和体验项目,便可使用该特色课程基地。
自然,是生长在“花木之乡”的孩子特有的教育体验,是学校开展特色教育独有的教育资源。接下来,嘉泽中心小学将全面发掘花木的育人功能,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悦劳“五育”并举的效能,彰显“花木立人”的教育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