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金孝指导弟子
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朱全海教授淹城中学学生阳湖拳
阳湖拳交流研讨会暨传统武术展示活动
阳湖拳,原名常州南拳,起源于道家武术,始于清初并流传至今,主要分布于常州市武进区及周边,包括金坛、溧阳、宜兴、江阴、无锡、苏州、南京、上海、苏北沿江及浙北、福建等纵横约5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并外传至日本。
阳湖拳集“南拳北腿”之长,独创了具有“南北兼收,拳腿并重,原地旋翻,幅度颇小,快速勇猛,精悍灵巧,近身短打,进多退少”的武术风格,共计有500多种套路、36种器械。与其他拳种比较,阳湖拳的特点明显:一是幅度很小,二是拳架低矮,三是快速勇猛,四是边练边唱,五是拳路短套,六是手步迥异。阳湖拳有复合单练、复合群打、连打行打、功夫绝技等套路特点。此外,还有用于不同场合的套路,如对练、对打套路、群战套路等。原有500多个套路的阳湖拳,现仅存近100个套路。其传承方式基本为家传、师传、个别传授、集体传授、学校式传授等。1984年,常州市成立民间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小组调查有关阳湖拳的溯源和现状。为避免与广东、福建的“南拳”产生歧义,挖掘整理小组将“常州南拳”正式命名为“阳湖拳”,定为江苏省重点拳种。1991年,常州市阳湖拳研究会成立。
2009年,“阳湖拳”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阳湖拳在国内外武术比赛中屡获佳绩。代表性传承人杨金孝、朱全海悉心培养的中青年传人已逐渐成长为拳术传承的中坚力量,他们纷纷通过开设武馆、组建团队、进校园等形式传播阳湖拳,同时积极参与政府举办的各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传人数量和影响力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