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浅刻作品《苏东坡》
红木浅刻作品《卧龙图》
徐秉言指导徐枫进行创作
红木浅刻,是把竹刻中的浅刻技法拓展到红木材质上的雕刻技法。红木浅刻最早出现在明后期,常州人张希黄、张楫如、徐素白、徐孝穆、沈觉初、高银福便是当时的代表性人物。近代徐素白、徐秉言,徐风(徐枫)三代传承,钻研浅刻,雕刻材质竹和红木均是精通,在红木浅刻上表现中国画的笔墨意蕴造诣颇深,由此带动常州红木浅刻发展,薪火相传。
浅刻技法,也称阴刻,前人在探索实践中以刀为笔,以红木为纸,把材质从竹子换成红木,发现它比竹肌上的浅刻更具有直观效果,而且画幅有更大的扩展余地,形状也不受弧形、圆形限制,能运用不同的刀法在红木板上表现水墨画中不同的笔意,再现了一幅幅笔畅墨酣、浓淡枯湿的水墨大写意画。红木浅刻作品年代越久艺术效果越佳,因为红木刀刻处的色泽随着时间久远、更加古雅,更加统一,更加浑然一体。
近年来,红木浅刻传人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加大保护传承力度,并取得了喜人成绩。2003年,徐秉言和徐枫父子携红木浅刻作品参展“中法文化年法国巴黎艺术展”;2005年,徐秉言携红木浅刻作品参展在日本爱知县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让世界认识的中国竹木刻的艺术魅力,为中国红木浅刻艺术走出国门做出卓越贡献,徐秉言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4年,徐枫参与篆刻大型红木浅刻作品《松柏》,现陈列于常州市政府会议厅内;2014年,“常州市武进区徐氏竹木刻博物馆”被江苏省文物局批准为省级民办博物馆,成为省内首家以竹木刻为艺术特色的民办博物馆,接待参观群众已达万余人次;2015年,红木浅刻入选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