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是引起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约有80%的卒中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包括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脑健康及日常生活。9月16日是中国脑健康日,专家呼吁,全社会应当重视老年人群的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并积极干预、规范治疗。
典型病例
忽视定期体检
大脑健康“掉线”
86岁的黄大爷平时身体状况良好,不吸烟不饮酒,有高血压病,规律口服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良好,但退休后未坚持定期体检,即使偶尔有心跳过快、心慌感,也未予重视。上月初,黄大爷晨起时出现头晕,伴四肢乏力、行走不稳,且记忆力下降,容易遗忘,喜欢重复问问题,仍未及时就医。两天后头晕、四肢乏力加重,不能独立行走,家人遂将其送至武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结合头颅MRI检查,诊断其为多发性脑梗死(缺血性卒中)。脑血管检查排除颅内外大血管病变,心电图提示有心房颤动,最终判断黄大爷是因心房颤动引起心脏内的血栓形成并脱落,血栓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血管,导致相应脑动脉堵塞而引起脑梗死(又称为心源性卒中)。经评估黄大爷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再次引起卒中的风险高,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预防。经住院规范治疗一周后,黄大爷症状逐渐好转,出院时已无明显头晕,行走基本平稳,记忆力也得到改善。出院近1个月后随访,未出现卒中复发。
专家提醒
武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毛伦林介绍,心源性卒中约占缺血性卒中的14%~30%,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隐患。心源性卒中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最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房颤、近4周内心肌梗死、人工机械瓣膜、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等。其中,房颤是最常见诱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发生房颤相关卒中的风险也进一步增高。
大多数心源性卒中可以通过基础疾病的治疗、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及抗凝治疗等措施加以预防。卒中风险高的房颤患者进行规范化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源性卒中的发生率,因此,要重视老年人心源性卒中危险因素的早期筛查。建议老年人定期体检,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发现心房颤动等心脏异常情况,心脏超声则能够清晰地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此外,也要注意关注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如果出现突然的头晕、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这些可能是心源性卒中的前兆。
科室介绍
武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是常州市临床重点专科,目前设有普通门诊,专家门诊,脑血管病、头痛头晕、帕金森病、脑卒中筛查等专病门诊。科室于2009年引入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并设立康复室开展脑血管病早期康复训练,先后开展了急性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癫痫的临床路径治疗及单病种管理。
2019年,卒中中心被评为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脑卒中绿色救治通道更加规范畅通,区域化卒中救治网络不断完善。此外,科室还成立了常武地区首家眩晕诊疗中心,为常武地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近5年来,科室平均每年出院患者近4000人次,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110余人次,机械取栓40余人次,年门急诊量逾3万人次。
(武医宣)
专家名片
毛伦林 武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江苏大学讲师。现为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眩晕/前庭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曾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长征医院及南京东部战区总医院进修学习。主持多项常州市区级课题,获常州市卫健委新技术引进一、二等奖各1项,常州市武进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至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篇,SCI论文8篇。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北院头痛头晕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