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发威 这份健康小贴士请收好

2024-08-29

处暑后,白天暑热盛行,昼夜温差逐渐增大,人们容易出现皮肤、口鼻干燥等不适症状。人们应该如何有效应对,提高免疫力?

面对秋燥,润燥养阴是最基本的方法和原则,在饮食上应多吃百合、银耳、莲子以及各种梨或蜂蜜所做的菜和饮品,缓解皮肤干燥、口干咽燥的状况。应注意少辛多酸,多吃应季食品,尤其是新鲜水果。

初秋暑热仍未退去,“秋老虎”正是发威的时候。面对“秋老虎”,应根据每个人的体质,调整饮食。对于阴虚内热的人群,应多吃养阴清肺的食品;对于偏阳虚、脾胃虚寒的人群,可以选择健脾且不伤津的食品,比如百合、山药等;对于容易上火的人群,宜少食辛辣,可以食用苦瓜,降心火、清肝热。

秋季的干燥气候影响人们的上呼吸道健康,易诱发鼻出血等症状。干燥空气长期刺激鼻腔黏膜,以及一些患者有抠鼻孔、用力擤鼻涕或把鼻毛剃得很干净等习惯,也会对鼻腔黏膜造成损伤。特别是处暑后,花粉浓度高,过敏性鼻炎患者增多,搓揉鼻子和打喷嚏都可引起鼻腔黏膜毛细血管的破裂出血。鼻出血后,首先摆正体位,身体稍微前倾,千万不要后仰。可使用指压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双侧鼻翼,一次持续5~10分钟;也可以用棉球塞到出血侧的鼻腔,再按压5~10分钟,基本可以止血。

秋冬季节,咽炎发病率比较高。预防咽炎,一是要改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润肺和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二是改善空气环境,保持湿度。三是控制过敏。

面对天气逐渐转凉、空气湿度降低、环境干燥等变化,专家提示,对于慢性病人群,要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要食物多样、合理搭配。要科学规律进餐,定时定量、清淡饮食、戒烟限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要吃动平衡,作息规律。要加强自我管理,定期动态监测体重、血压和各项血脂指标。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在根据气温适时增减衣服的同时,要积极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有效减少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和降低重症发生的风险。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