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三伏天 “三高”人群避免骤冷骤热

2024-08-27

当前正值三伏天,湿热盛行,对于“三高”人群来说,特别需要关注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心血管专家提醒,从室外回家,特别是刚运动回家,切勿立即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或冲冷水澡,避免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少出门,多喝水

立秋后气温仍然较高,仍处于三伏天,此时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或进行剧烈运动,以免中暑。

专家建议,在白天高温时段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轻度体育活动,清晨起床测量血压正常,喝水后可以开始运动。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至关重要。高温天气导致出汗甚至脱水,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心脏负担,而且出汗多,钠钾流失,可能引起心律失常,有些人会从高血压变成低血压,特别是老人家,甚至会出现休克的表现。所以要随时补充身体所需水分,出门时随身携带充足的水,不要到渴的时候才喝水。少量多次地饮水,每次50~100毫升为宜,以白开水为主,出汗多时需适量补充电解质,例如在水中加少许盐,口感略带咸味即可。晚间睡前和清晨起床后,喝一杯温水或常温水,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另外,饮食要清淡,建议避免高油、高糖、高盐的食物,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也可适当选择清凉的绿豆沙、银耳羹、莲子汤等,既可补充水分,又能清热解暑。

避免骤冷骤热

由于天气炎热,一活动就出一身汗,不少人喜欢户外回家就立即开很低的空调或者冲冷水澡。专家表示,室内外的温差大可能会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而且会引起感冒,影响心血管病,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专家建议,从户外回家后,先擦干身上汗水,休息10~15分钟后再开启空调,或用温水进行洗澡,避免在饥饿或饱胀状态下洗澡。

此外,避免疲劳和过度焦虑对心血管病患者尤为重要。高温天气下易出现疲劳和焦虑,加重病情。保持良好的心态,每天保证6~7小时的睡眠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措施之一。

专家表示,在三伏天要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健康指标的变化。如血压波动,应及时就医,与医生讨论是否需要调整药物。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半身麻木、胸前憋闷、呼吸不畅等,建议尽早就医。

(金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