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开发区动态> 内容
11月2日上午7:30分,2024常州西太湖半程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常州站)鸣枪开跑,在这个金秋时节,一场城市与马拉松的奔跑之约又如约而至。
2万名来自五湖四海的跑者欢聚“两湖”创新区核心区,在烟波浩渺、 绿意盎然、人水相依的“生态之城”,沉浸式体验了一把“跑一次马,识一座城”。
以赛事升级,聚全力热爱
对于爱好奔跑的朋友来说,一年一度的“西马”,已经成为一个离不开的情结。
今年是西太湖马拉松赛事的第二个十年之始。自8月23日报名开启以来,共有33个省份的45737人参与报名,其中半马报名37737人,十公里报名5000人,迷你跑报名3000人。中签选手,省内16080人,占比80.4%。另外,还有美国、加拿大等18个国家选手报名。
本次西马首次采用分枪起跑的方式,即精英选手、业余爱好者以及十公里和迷你跑选手分三枪发令起跑,各枪间隔15分钟,助力跑者获得更好的参赛体验,创造更好的成绩。赛事特别增设中国籍选手名次奖,为国内跑者设立专属荣誉舞台。
除了常规的跑者照片服务外,赛事上线守望者系统,为广大跑者、跑者亲友、观众用户提供实时的赛道位置、在线打call助力等服务。新增的AI定制短视频服务通过跑者号码布及人脸识别等功能,动态捕捉跑者跑步视频,一键生成个人专属参赛短视频。
11月1日—3日,所有西马参赛选可凭号码布和本人身份证可免费畅玩环球动漫嬉戏谷、中华孝道园、太湖湾露营谷、嬉乐湾生态园、雪堰龙凤谷等武进5大景区,同行一人享受门票半价优惠。此外,参赛选手及同行一人还可以享受淹城春秋乐园门票半价、淹城野生动物园门票买一送一的专属优惠。
以赛事为媒,展一城风采
国际田联路跑事务部官员肖恩·琼斯曾说:“要想认识一座城市,跑步是最好的方式;要想深入这座城市的生活,跑步也是最好的方式”。
在西太湖畔举办的这场半程马拉松全长21.0975公里,其中沿湖路线约为13.2公里。从花博园出发,沿经典的环湖赛道一路向东,途经“开路先锋”腾龙大道智慧快速路、静谧休闲的揽月湾、颇具特色的“滆湖之星”观光塔、简约大气的“两湖”创新区规划展示馆、慵懒而又青春的露营岛……可谓每一步皆风景,是一条“含景量”极高的湖景跑道。
奔跑在西太湖,眼睛所见之处只是城市的外衣,只有真实触碰才能发现这座城的魅力与惊喜。这里是生态之城、秀美之城,有水城相依的生态基底,是资源最优、空间最足、展示度最高的绝佳宝地,更是常州建设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引领区。
这里是科技之城、创新之城,积蓄着创新的能量,高端医疗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新智造、新经济的“一高四新”产业正快速崛起,合成生物、氢能等未来产业正不断起势,南医大常州医疗健康科技产业园、西太湖细胞治疗前沿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正在不断发力,为常州奔跑向前、蝶变升级提供最强的动能。
这里是青年之城、未来之城,构建的“城市+青年”共同发展生态,让青年在城市中安心就业、扎根创业、兴家立业、安居乐业,促进青年与城市协同共进。此次西马,园区的350余名青年组成西太湖跑团,赛前的一场授旗仪式激发新状态、提振精气神,小牛电动、唯德康、苏文电能、东星医疗、中科朗恩斯等企业以及来自园区商会、青创会、侨联、欧美同学会(留联会)、新联会的青年人才均超过10人,西太湖管委会、伟驰集团的青年参与人数均超过50人。比赛当天,大家在西马的赛道上,寻找奔跑时的快乐,迸发着独属于自己的生命力量。
西太湖半程马拉松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体育名片,许多人在跑“西马”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西太湖发展变化。一场赛事的“常驻”,激活了西太湖发展前进的动能,推动了西太湖对外开放的步伐,鼓舞了西太湖人追赶超越的斗志,带动这座城市一次又一次的出圈出彩。
以赛事推动,促和谐共生
在西马的赛道上,除了有西太湖的美景与浪漫,还有西太湖人为大赛顺利举办的全力以赴。从2014年首次举办以来,西马历经十载岁月,不仅创成世界田联“精英标牌赛事”,赛道也成为国内最佳半程PB赛道,这其中离不开园区规划建设局、公安、交警、综合执法局、景区办、旅游公司等各单位的科学安排,齐心协力。
尤其是今年,“两湖”创新区核心区建设大幕已全面拉开,轨道交通5号线、南常州西太湖学校等一系列城市基础功能设施的建设,影响了部分西马赛道。西太湖管委会联合相关部门加班加点,对坑洼赛道进行修复,赛道路段开展清洗工作,清理工地周边的杂物,确保赛道及周边立面地面环境洁净有序。
赛事当天,来自蠡河社区、滆湖社区、湖滨社区、塔下社区、聚新社区、威雅实验学校、礼河实验学校武术协会、仕尚村委、长汀村委的热心群众组成8支啦啦队,在西马赛道的8个路口,为参赛选手呐喊助威,用活力与热情绘就西太湖青春底色。
一场赛事、一次约定,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半程马拉松赛事之一,西太湖人用满满的诚意让西马成为“跑”出来的新名片,持续助推了区域体育、旅游、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源源不断的吸引全国各地青年人才汇聚于此,成为青春多元、青年之城的璀璨印证,更助力“体、旅、产”融合发展、促进“人、城、湖”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