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围绕在“万亿之城再出发”中提升贡献度、在“新能源之都”建设中扩大首位度、在“两湖”创新区发展中干出显示度的目标,武进全力谋发展、促改革、强产业、优环境,处处呈现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固定投资“长”势喜人,项目建设“热”度不减。今年1—9月,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9%,连续8个月位居全市第一。投资稳健增长的背后,是重大项目的有力支撑,也是武进“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的必然成果。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在武进集聚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攻坚之战,要用“超常之法”
过了马路就有供应商,员工住进人才公寓,用地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交通等方方面面的“关键小事”都有专班专人随时服务……在武进国家高新区投促局工作人员数月“全程陪护”下,我区今年首个开工的市重大项目——捷翼科技常州电子电器网络连接系统项目A、C栋厂房和综合用房封顶,进入建设加速期。
作为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辐射华东和华南的重要生产基地,该项目总投资13.9亿元,规划建设年产500万件车载电子电器网络连接系统,业务覆盖整个华东地区,以新能源汽车整车高低压线束、高低压连接器产品设计与开发、智能充电系统为主,设立研发、试制、生产等综合运营中心。
在建设厂房的同时,武高新相关部门帮助企业租用临时厂房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高低压线束生产制造,去年就已实现量产。“上半年产值达1.7亿元,超去年总量,预计全年产值5.7亿元。”企业电子电器网络连接系统事业分部(华东区)副总裁张昭表示,“高达300%的产值增幅,让大家对建设中的常州工厂更加期待。”目前,来自理想、比亚迪、合众、蔚来、上汽大通等企业的订单已排至2026年。
项目建设是稳投资的重点、稳增长的关键,对调整优化结构、带动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后劲具有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作为以实体经济见长的制造业强区,近年来,武进持续攻坚重大项目建设,深化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备即发证”等服务举措,切实提升项目建设效率,构建了“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
数据显示,今年全区共有省重大项目7个,截至9月底,新建项目全部开工,投资完成率94.7%;省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5个,1—9月全部开工,开工率100%;1—9月新增入库市重大项目40个,完成全年目标的160%。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28个,1—9月新开工31个,完成全年目标的110.7%;全年计划竣工项目12个,1—9月竣工12个,完成全年目标的100%。重大项目招引、市重大项目入库、新开工、竣工等均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攻坚之战,要用“超凡之力”
9月26日,脂代科技功能性油脂量产项目入驻西太湖科技产业园;9月30日,急慢性创面修复生物合成膜材料技术项目落地武进;10月12日,苏州丝波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签约;10月18日,重组蛋白组织再生科技项目落地我区……从智造走向创造,今年以来,已有超20个医疗生物项目签约落地武进。可以说,我区正“无中生有”创出合成生物产业链。
合成生物产业的发展,是武进瞄准高科技、追求高效能、迈向高质量,走好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之路的一个缩影。
狠抓重大产业项目攻坚突破,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区坚持每周召开重大项目推进会,创新打造“133”项目推进模式:“1”,即1个系统——重大项目管理服务系统;“3”,即3项机制——“流程规范化、要求具体化、需求个性化”的评审机制,按照“周督查协调、月调度评比、季签约开工”的推进机制,“周巡查、月通报、季督查”的督查机制;保障“3”类服务——资源保障服务、帮办代办服务、信用承诺审批服务。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全区累计新增省重大项目27个,累计新增入库市重大项目134个。
“我们按照‘95X’产业图谱靶向招商,根据产业集群梯次培育,并高水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放大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效应。”区发改局局长祁斌表示。四季度是冲刺决胜季,在关键的四季度再拼一把,对武进完成全年预期目标至关重要。下阶段,武进将紧盯年度目标任务,自我加压、干字当头,争分夺秒、紧抓快干,尽最大努力、挖最大潜力,力争取得最好结果,奋力交出高质量发展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