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近年来,不少市民出门发现,家门口的河道更靓了,河水更清了,水岸间的“生态精灵”更丰富了。从出门“绕着走”到如今的“推窗见景”,水生态深度修复成为“水美武进”建设的一把关键密钥。
“断头浜”大变样 “水下森林”重塑和谐生态
东桥浜西连湖塘河,东至广电路,流经南甸苑小区、区司法局以及锦海国际大酒店,全长仅600米。由于是一条“断头浜”,缺乏活水注入、流动性较差等成为河道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也令附近居民十分闹心。
去年10月,区水利局启动了东桥浜水质提升工程,陆续完成了南甸苑小区阳台污水截流、“水下森林”种植等相关工作,并全力推进控源截污、生态修复,落实水岸共治。为了让水流“活”起来,还在河道上下游分别安装了接触氧化系统、浅层好氧人工湿地以及内循环系统,推动河水流入河段“水下森林”区域,完成多级净化后,促使河道整体透明度提升。
秋高气爽时节,再次走近东桥浜,清澈见底的水体静静诉说着蝶变的故事。“这次在东桥浜种的水生植物是矮生苦草,主要作用是对水体中的氨氮、总磷等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和降解。”区排水管理中心科员朱雍政介绍,项目实施前后,河道水质变化较为明显,河道水质从V类左右稳定到了Ⅲ类水标准。
“净活隔”三步走 生态修复推动河道蝶变
把河道当做湿地一样来进行修复治理,淹南水系整治提升工程同样采取了这样的治水之策。小留河长约750米,水利部门通过建设生态浮床,给予水生植物生长空间,使得水生植物种子库得到全面发展,对原有停滞水体进行净化,目前水体透明度已经达到100厘米以上。“我们使用‘净活隔’三步走的方法,除了净化水体外,还利用小型泵站将修复后的净水输送至小留河北端,从而将源水不断活起来,并利用生态围隔、生物基、排口拦截植物带等多项工程措施多层次净化、阻隔,防止外部因素对现状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区水利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科长王可介绍。
“清如镜”成常态 阳湖大地处处“推窗见景”
水环境由“脏”到“净”再到“清”,并正在向“美”持续改变,优美的水生态环境逐渐成了武进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环湖生态湿地链建设,制定三年行动方案,结合退圩还湖、河流及湖泊治理、湿地公园及小微湿地建设等,持续推进退化湿地修复治理,以高标准补齐治水短板,以高质量打造治水标杆,以高品质绘就治水画卷,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截至目前,滆湖塔下片区、高新区、嘉泽、滆湖水厂西近岸带和湖心部分区域,新天地公园水体,湟里、湖塘等镇的部分镇村河道,以及马杭社区、雪堰镇新康村、雅浦村、湟里镇村前村、洛阳镇民丰村、洛东村的小微水体等水域均已实施修复,全区累计已完成修复面积25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