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日前从区发改局了解到,上半年,我区深化改革、迎难而上,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服务业投资增长等7项指标位列全市第一。接下来,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围绕产业培育全链条、企业发展全周期、人才成长全维度、社会事业全领域、党的建设全环节一体谋划,全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容。我区将深入联动常州科教城、龙城实验室,用足用好中以常州创新园、南大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南医大常州医疗健康科技园等科创载体,深入推进“筑峰强链”企业培育计划、科技型企业“倍增行动”、企业股改上市“龙腾行动”,持续擦亮“名城名校合作行”“武进人才周”等活动品牌,保障恒立、腾龙、万帮等龙头企业出海,拓展中东、东欧等“一带一路”新兴市场。
紧扣“95X”产业体系,持续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深入落实新一轮“十百千”工程,我区将加快实现“制造大区”向“智造强区”转变,力争实现50亿元、百亿元项目再突破;强化龙头引领、布局细分领域、加力创新研发,确保整车企业供应链本土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前瞻布局氢能、新型储能、合成生物等成长型未来产业。同时,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信用+集群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等;抓牢项目开工、设备进场、产出效益等关键环节,力争全年完成产业投资超171亿元。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我区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全省“1+3”重点功能区建设,全力贯通对外交联“大动脉”,着力构建以“两湖”创新区为中心、腾龙大道贯穿南北、中吴大道联通东西、地铁5号线智慧互联的多元立体交通体系。我区还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苏澳大厦出形态,高标准打造中央公园及地下空间,加速启动会展中心、文体中心、购物中心等地标性项目。同时,扎实推进“强村公司”“飞地抱团”试点建设,全面推进省级农村综合性改革。
以全面深化改革赋能绿色生产力培育发展,我区将全力攻坚太湖治理“一号工程”,进一步深化“1+8+5”治理路径,力争太湖湖心区水质稳定达Ⅲ类,力争滆湖水质达到Ⅳ类,国省考断面优Ⅱ、Ⅲ比例分别达35.3%、88.2%。以打造新能源之都首位区为抓手,积极培育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扎实推进“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确保今年底完成企业整治提升300家以上、腾退土地空间超630亩,低效用地再开发4100亩,增加耕地6000亩以上。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我区正有序推进住房保障、交通畅行等各项民生实事年度目标任务,以“十个吾优”品牌建设推动城市更有温度,预计全年采集开发就业岗位10万个,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全年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700人,扶持优秀创业项目30个,新建省、市级创业基地2个。统筹推进阳湖实验学校新建、省武高老校区改扩建等工程,加力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力争全年完成适老化改造1300户,培育创成市级及以上普惠托育机构6家。
全面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建设,我区将继续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化安全生产治理集成改革,扎实推进“一屏治安全”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网格为民办实事“个十百千万”工程,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