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日前,省发改委发布了“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清单,旨在高水平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清单涉及21个试点区域,覆盖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等地,涵盖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通用智能、虚拟现实、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氢能、新型储能、深海深地空天、未来网络、量子科技等12个产业领域。其中,我区入选“江苏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氢能)”。
近年来,我区积极发力氢能产业,以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为主阵地、以常州氢湾为主载体,积极布局氢能“制—储—运—用”产业链,同期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关于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武进区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武进区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编制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目前,武进氢能产业规模处于爆发性增长初期,集聚氢能产业链企业超50家,已初步形成涵盖氢气制备和储运、电堆及核心零部件、电池系统、整车制造和加氢站建设运营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覆盖制氢、储氢、运氢、用氢、检验等全链条环节。同时,我区还积极推进氢能产业链招商、招投联动。“今年以来,引进百利坤艾氢能装备、智楚云嘉氢能科技、领氢化学链水裂解制氢装备等项目8个,氢耀碱性电解水制氢隔膜等4个项目入库市重点,均已开工建设或投产。”区发改局局长祁斌介绍。
在武进,科技创新正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依托常州氢湾这一专业载体,我区加快打造创新平台,集聚常州西太湖氢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绿色催化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平台,布局国家氢能装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博世氢能源产业现场工程师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设立氢能专项天使基金,并与IDG、国电投等知名投资机构合作,未来将形成总规模超20亿元的新能源(氢能)产业基金。
聚链扩圈,“氢能高地”悄然崛起。近期,常州氢湾建设也有突破。“常州氢湾规划用地1000亩,其中国际创新社区为氢能科创项目的产业化加速平台,一期用地34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预计月底交付使用,首批4个产业化项目签约入驻。”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招商局新能源分局局长陈丹蕾介绍,二期规划用地90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预计年底开工建设。目前,装备制造产业园也已开工建设,将打造氢能产业重大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同步推动常州大学与同济大学合作成立氢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常工院与中石油共建中德亚琛国际氢能装备研究院,引进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海洋氢能中心。
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发展和交汇叠加,催生了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我区将充分结合本地装备制造业优势,向新的突破口前行,研发新技术、创造新需求、提供新服务,尤其是聚焦“制—储—运—用—检”产业链各环节,聚焦制氢装备、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检验检测,加强链式招商、平台招商、人才招商、生态招商,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行业影响力的优质项目,同步完善场景生态,建好创新平台,打造具有武进特色的“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氢能产业集群。预计到2026年,引育氢能装备制造及气体储运等产业链企业60家以上,氢能及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形成空间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优势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