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我区深入贯彻“532”发展战略,聚焦新能源之都及“两湖”创新区建设,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了崭新的成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进实践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常州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4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2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武进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三,荣获投资潜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四项第一。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全力以赴强产业,发展根基持续加固。“95X”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800亿元。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规模首破千亿、达1600亿元,整车产量超36万辆、占全省产量近40%。龙城芯谷启动建设。常州氢湾、合成生物创新产业园相继起航。签约理想汽车三基地、普罗吉创新生物医药、屹创新型储能3个百亿项目,引进1亿元以上项目110个、总投资超900亿元。省市重大项目入库、开工数均居全市第一。全市单体投资最大的日资项目太阳诱电一期、总投资超30亿元的移远通信制造基地等项目投产。恒立液压创成全区首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东方特钢入选全国5G工厂,35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创历史新高,11家企业上市挂牌。常发农业、万帮数字能源获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2.23万亩,立华股份“华东优质禽育种实验室”创成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中国花卉协会家庭园艺分会落户武进。
一年来,我们步履坚实、蓄势提能促创新,转型动能更加强劲。南京大学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建成启用,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江苏理工学院新校区顺利推进。中以常州创新园获批省级功能园区,创新村二期主体封顶。武进国家高新区创成国家级绿色园区,工业协作机器人产业跻身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获评全省唯一“全国工商联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园区”,常州细胞港、氢湾国际创新社区一期等有序建设。武进绿建区获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生态设计理念应用项目试点。新认定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11 家、省级瞪羚企业43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82家、总数突破180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84.8件。引进各类人才3.66万人,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国家级人才17人,建成人才公寓1.6万套。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试点纵深推进。创成全国科普示范区。
一年来,我们敢闯敢试、善作善成抓改革,内生动力加速释放。“A武进”品牌正式发布,3批优化营商环境举措高效落实,“拿地即开工”“信用承诺容缺受理”等工作拓面推进,“信用+审批”获评全国“新华信用杯”优秀案例,“一企来”微信小程序入选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创新案例。入选新一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和省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高标准完成宅基地制度改革五项国家重点任务。全省首单“央地合作”增信债券成功发行。区产业投资基金加速壮大,新参股基金8支、规模达300亿元。武进(上海)国际创新中心启用,引进71个外资项目,完成进出口总额978亿元。
一年来,我们高位统筹、加压奋进优生态,环境质量稳步向好。启动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获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太湖湖心区首次达到Ⅲ类水标准。洮滆片区(武进)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完工,滆湖退田还湖二期稳步推进,实施太湖清淤150万立方米、滆湖清淤500万立方米。新沟河武进段、新孟河漕桥河武进段获评全省幸福河道建设示范样板。武南二厂中水回用工程、武高新污水处理(一期)投用,阳湖生态净水厂、滨湖污水处理(二期)加快建设。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1.2万亩。生态廊道等11项工程顺利完成,南夏墅街道创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街道。“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有序开展,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绿色供应链7家。
一年来,我们驰而不息、精益求精提品质,城乡面貌绽放新姿。“两湖”核心区呈现新气象,苏澳大厦开工,江南银行总部大楼签约,西太湖外国语学校等项目投用,医药国际创新中心顺利推进。沪宁沿江高铁开通,武进站综合交通枢纽投用,武进迈入高铁时代。地铁5号线武进先导段开工,花海大道(南沿江城铁段)交工验收,常州南站、常泰铁路等前期工作稳步推进。长沟河片区整体规划及重点项目设计加快推进。菜市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顺利完成,新增公共停车位超2300个、口袋公园8个。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环太湖公路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礼嘉镇何墅村等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雪堰镇入围全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创成6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成现代宜居农房4210户。
一年来,我们躬身力行、笃行不怠惠民生,民生福祉可及可享。新增城镇就业4.4万人,完成公积金扩面5.2万人,落实慈善救助、公益事业补助金9000万元。新增学位近2.3万个,5项教学成果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评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地区,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通过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验收。武进中医医院通过“三甲”创建评估,武进人民医院南院二期主体封顶,雪堰镇、西湖街道创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新增2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3家国家级普惠托育机构。第三图书馆投用,3家单位获评江苏最美公共文化空间,“馆校共建”工作入选省公共文化服务十佳案例,太湖湾露营谷创成省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春秋淹城旅游区入选省文旅消费人气目的地。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现场复核。城运中心正式启用,区镇两级矛调中心有序建设。
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532”发展战略,围绕在“万亿之城再出发”中提升贡献度、在新能源之都建设中扩大首位度、在“两湖”创新区发展中干出显示度“三大任务”,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系统推进城乡建设、生态治理、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进新实践。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GDP增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外资、外贸稳中提质,能耗和环境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一、坚定不移深化产业转型,让“智造”名片更加闪亮
聚力强链补链延链,优化产业体系。持续优化“95X” 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建圈补链、生态优化,全力保障理想汽车重大项目及相关配套建设。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布局,建好用好龙城芯谷、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中心常州分中心。壮大机器人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医疗健康、新型碳材料等产业竞争力。拓展氢能、合成生物等领域布局,发挥常州氢湾、合成生物创新产业园等载体作用。坚持高质高效高新,攻坚产业项目。招引总投资100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2个以上、30亿元或3亿美元项目6个以上、10亿元或1亿美元项目18个以上,新增外资项目76个以上。瞄准最高最优最好,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不断彰显“A武进”品牌内涵。
二、全面系统优化创新生态,让发展动能加速转换
全方位激活创新主体。形成以领军型企业为龙头、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创新集群,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力争有效高企数量突破2100家,确保各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数量保持全市首位。全域化做强创新园区。中以常州创新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争创国家级改革试点。武进国家高新区做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深耕“一高四新”产业领域。加快建设龙城芯谷、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全要素健全创新体系。加快南京大学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江苏理工学院新校区等院校建设,发挥细胞治疗研究院等平台作用,推动氢能装备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创建国家级平台。深化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
三、更强担当扛起生态重任,让美丽武进加快呈现
唱响新时代“太湖美”。坚持“1+8+5”治理路径,突出“一湖一浜一链一网一带”五个一治理重点。推进太湖新一轮生态清淤二期、滆湖生态清淤及修复二期三期项目,完成滆湖近岸带武高新、嘉泽片区生态修复,实施国家级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项目。完成洮滆片区(武进)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建立环滆湖生态湿地链。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工地扬尘等重点污染源管控,实现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深化“无废城市”建设。走好绿色低碳转型路。推进“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开展“光储充售”智能微网先行先试和商业模式推广,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6家。新建公用充电桩1000个以上。
四、久久为功统筹城乡建设,让城市能级稳步提升
打造拥湖发展新标杆。加快完善“两湖”创新区核心区整体形态,提速总部经济区、能源中心、常州南站商务区等重点区块规划建设。开工建设“四高两铁一河”项目,加快推进地铁5号线、腾龙大道智慧快速路等交通工程。塑造品质城区新格局。大力推进长沟河景观打造,打造“儿童友好、生态友好”城区新地标。加快江理工等片区建设。完成老旧小区天然气立管改造124公里以上、既有住宅电梯加装14 台以上,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500个以上。建成美丽街区4个以上、城市公园9个以上。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加快滨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个以上、省级绿美村庄8个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达标村庄90个以上,创建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区。探索“飞地抱团”“强村公司”等模式。
五、毫不动摇站稳人民立场,让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推动社会保障更加公平、更可持续。采集开发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职业技能培训惠及3.5万人次以上。完成公积金扩面5万人以上。建设农村养老睦邻点13个以上、老年助餐点12个以上,升级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5家以上。创建省级普惠托育机构4家以上。推动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更为均衡。建成西园路中小学、南田路中小学等教育项目。新增省市优质幼儿园7所以上、市新优质学校7所以上。建成武进人民医院南院二期,新增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中心5个以上。精心打造太湖湾音乐节、西太湖马拉松等品牌,建成第四图书馆,稳步推进淹城文博区建设。推动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更现代化。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特别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加快矛调中心建设,打造区镇村联动、分层过滤的纠纷调解体系。推动城运中心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