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心梗救治网 科学共筑“心”防线

2024-11-22

2024年11月20日是第11个“中国心梗救治日”。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0万人遭受急性心肌梗死的困扰。心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发动机”,其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区多举措构建全域胸痛救治网络,共同构筑“心”防线。

秋冬季节:急性心肌梗死高发

随着气温骤降,医院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量显著增加。

46岁的金先生就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心梗事件。早上7时半,他像往常一样开车前往公司上班,刚到公司便感到胸口剧烈疼痛。这种症状在过去一周内已出现2次,而这是第3次发作。同事们迅速将他送往嘉泽镇卫生院,在经过检查后又立即通过医共体绿色通道转诊至武进中医医院胸痛中心。绕过急诊手续,金先生直接被安排到胸痛中心导管室接受手术,医生仅用16分钟就完成了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疏通了血管。

据临床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呈明显的季节相关性,在秋冬季节的发病率约占全年的一半左右。目前,武进人民医院和武进中医医院胸痛中心日均心梗手术量呈上升趋势,这些病例通常具有病情危重、疼痛持久、发病突然以及死亡风险高等特点。

主题宣传:医疗机构积极响应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坏死,常见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由于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心梗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为提高公众对心梗的认识,在“中国心梗救治日”之际,区卫健系统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参与,走进社区、菜场、企业和学校等,提供血压测量、血糖检测等服务,并向居民发放宣传手册介绍心梗发作时的症状与预防措施。同时,还举办心梗知识讲座,强调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求助并尽快就医。

此外,各医疗机构也提醒市民在冬季注意保暖,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均衡饮食,以降低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心梗在发病前数日可能会有机体感觉异常,早期症状包括剧烈且持续的胸骨后疼痛、压迫感或紧缩感,并伴有憋气、呼吸困难、出冷汗、心悸及头晕等表现;有时疼痛还会反射至背部或左上肢。此外,部分患者会出现下颌酸痛、牙痛、上腹部不适并伴有腹胀、恶心、烦躁焦虑等不典型症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以及不健康饮食是心梗的主要风险因素。

心梗救治:构建全域胸痛救治网络

为提升急性胸痛救治能力,近年来,我区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构建了覆盖全区的全域胸痛救治网络。该网络以武进人民医院、武进中医医院两大三甲医院为核心,依托两家医院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分别与常州市医疗急救中心(120)及全区15家基层医疗机构签订了急性胸痛联合救治协议,形成了全天候急性胸痛网络会诊与转诊信息平台。此外,我区率先在所有基层医疗机构急诊科统一配备“急性心梗急救一包药”,对于确诊为急性心梗的患者立即给与负荷量双联抗血小板+肝素抗栓治疗,并通过绿色通道快速转诊至两大胸痛中心。符合条件的患者可直接绕行急诊室+监护室,由救护车直接送至导管室接受急诊介入手术,由此将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阵地前移至院前,构建了区域化协同救治体系。

各基层医疗机构胸痛救治能力也显著提升。在武进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的指导下,武进第五人民医院胸痛救治单元已于11月11日顺利通过了国家级评审,成为我区首个获得认证的国家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如今,我区“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的全覆盖救治网络已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