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有了“守门人” 家庭药师渐入寻常百姓家

2024-09-12

近年来,我区着力探索家庭药师服务新模式,用优质的药学服务为居民打通安全用药“最后一公里”。近日,我区首家家庭药师工作室在大学新村二社区卫生服务站挂牌成立。派驻药师入站工作,预示着越来越多药师将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提供零距离药学服务。

药师入户 为居家用药“开良方”

早上7时,鸣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药师陈淑英如约来到大学新村二社区居民刘大伯家。刘大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后遗症等多种慢性疾病,每天都需要注射胰岛素、服用降压药。家中药物摆放凌乱、过期药品参杂其中,这是陈淑英第一次到刘大伯家时的情景。陈淑英对刘大伯日常使用的药品进行初步甄别,分门别类后在每一款药品上贴上便利贴,用大号字体、浅显易懂的文字书写药品的效用和过期时间。

此外,陈淑英为刘大伯重新梳理了近阶段用药品种及用药量:针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陈淑英立即联系刘大伯的住院医师,明确超量用药的原因;针对注射时间过晚导致家属经常因犯困而遗忘注射胰岛素的情况,陈淑英指导家属每天适当提前几分钟注射,争取一个月后将胰岛素注射时间整体前移;针对进口药品费用过高的问题,陈淑英建议逐步用集采药替代,减少治疗服药费用。在征得本人及家属同意后,陈淑英还将过期的药品打包带回进行集中销毁。“每天要吃的药不少,多亏了陈药师上门指导,把我的药品分类摆放,还贴心指导我如何安全用药。”刘大伯对于陈淑英的服务很满意。

多措并举 保障老人用药安全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更有不少老人陷入多病缠身的境地。为此,很多老人家里摆设了各式各样的药品盒子,药品混淆不清,且老年人普遍存在用药安全意识差、用药依从性低等问题。针对老年人用药状况复杂的情况,我区率先在大学新村二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试点,在站内设立家庭药师工作室,派驻药师入站工作。

与社区医生或家庭医生侧重点不同,工作室的药师重点关注居民用药安全。陈淑英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与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合作,走访调查社区居民用药情况,重点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呼吸道疾病、骨质疏松、肿瘤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以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登记,结合实际为用药依从性差、需要控制医药费用、经历或存在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等提供居家药学服务。

自今年以来,陈淑英累计重点登记97位患者,精准掌握每位患者的具体患病情况,每周上门指导患者用药。借助“家庭药师工作室”这一平台,大学新村二社区还开办了“老年人合理用药大学”,每月组织一堂老年人用药课堂,邀请三甲医院药学部药师团队进行授课,提高老人合理用药的科学素养。已积累一定经验的陈淑英还打算以二社区为根据地,逐步向大学新村一社区、三社区拓展,让周边的老百姓都能得到用药方面的指导。

全面推广 让更多药师进万家

下阶段,我区将全面推广药师进社区、入家庭。为优化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居家药学服务能力,区卫健局制定了全区家庭药师居家药学服务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我区家庭药师队伍建设,组织对全区17家公立医疗机构选拔的120多位备选家庭药师展开培训。在此基础上推进各基层医疗机构家庭药师队伍的组建工作,将家庭药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规范家庭药师居家药学服务。

随着药师的专业服务深入千家万户,将显著提升居民的用药安全,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整体健康水平,促进健康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全民健康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