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进中医医院成功实施了首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是医院心血管病科介入团队继左心耳封堵技术之后的又一突破,标志着该团队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4岁的陈阿姨,十年前开始出现心慌胸闷、全身乏力等症状。起初她并未重视,但多年来症状反复发作,最终促使她决定就医。武进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主任医师石桂良接诊后,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完善心脏超声检查,诊断陈阿姨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直径约17mm。
石桂良全面评估了陈阿姨的心脏和其他脏器功能后,决定采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无需开胸,通过介入手段覆盖房间隔缺损。与家属充分沟通,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后,石桂良带领心血管病科介入团队,在超声科的超声引导下成功开展了手术,将伞面状封堵器通过微导管送入心脏,在短时间内便顺利完成封堵。整个手术过程仅用半小时,术后超声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陈阿姨心慌胸闷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三天后,她恢复良好并出院休养。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在母亲体内发育时,左、右心房间隔部分残留未闭的缺损。症状随房缺的大小而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重者可表现为劳累后心悸、气急、乏力、咳嗽等。小儿可能有进食困难,易患呼吸道感染以及发育障碍等问题。在疾病后期,房间隔缺损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过去,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多以开胸手术为主,这种方法创伤大、风险高。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为房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种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能够简单有效地解决房间隔缺损问题,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专家提醒,先天性心脏病无法自愈,应及时接受治疗,以免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影响日常生活,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孩子经常疲劳、呼吸急促,或成年人经常出现心慌、气短、头晕等症状,尤其是在活动后加重,应警惕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及时前往医院完善相关检查。
专家介绍>>
石桂良(右一)武进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层学组委员、江苏省心身与行为医学分会双心学组委员、常州市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曾两次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中心学习心血管介入治疗,具有冠心病起搏电生理介入资质。擅长冠心病、顽固性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诊治。近年来,每年作为第一术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球囊扩张、主动脉球囊反搏、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等心脏介入手术300余例,能利用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关断层扫描、冠状动脉旋磨术等心血管前沿技术指导临床工作。先后参与省级科研课题2项,第一作者发表SCI、中华等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0余篇,多次获市级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