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被称为大脑里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出血,致残率极高,轻者头痛呕吐,重者往往立即昏迷,甚至危及生命。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难度大、风险高,是神经外科技术要求很高的手术之一。近日,武进中医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了一例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为一名女士及时拆除了颅内“不定时炸弹”。
老家四川的赵女士今年54岁,来常务工已有10年。一月前的一天凌晨,她突发剧烈头痛,在家中休息未见明显好转,遂到武进中医医院就诊。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陶承接诊后,完善头颅CT检查发现其颅内有异常的血肿团块。进一步完善CTA检查,显示颅内存在多发的动脉瘤,且位于出血位置中心的大脑中动脉存在一枚分叶状的大型动脉瘤,直径达1厘米。
“对于已经破裂的动脉瘤,再次破裂的风险极高。一旦再次破裂,情况危急,严重者会迅速陷入昏迷,预后极差,甚至导致肢体功能残疾。赵女士是第1次破裂,出血量较少,肢体功能损伤及神经功能下降等症状并不明显。此时积极接受治疗,可以防止再次破裂出血,彻底治愈该疾病,没有后顾之忧。”陶承分析道。综合考虑动脉瘤的位置及大小,他建议赵女士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陶承带领神经外科手术团队再三研讨,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决定进行经翼点入路大脑中动脉瘤伴颞叶血肿的开颅夹闭手术。该术式是神经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重要手术方式之一,可以彻底治愈颅内动脉瘤,但其对主刀医生要求非常高,需要在显微镜下在颅内血管上精细操作,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
在显微镜的辅助下,陶承避开周围复杂的动脉及神经,精准分离出动脉瘤,用两枚动脉瘤夹完全夹闭了动脉瘤,并清除了剩余血肿,手术成功拆除了这枚颅内“不定时炸弹”,为赵女士解除了生命安全隐患。术后1小时赵女士恢复了清醒,语言清晰,四肢活动正常,未对神经功能造成任何影响。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赵女士康复出院。
陶承介绍,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异常性膨出。就像是自行车内胎上鼓起的小包,随时都有爆胎的风险。囊状或浆果状动脉瘤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颅内动脉瘤平时可无任何症状,一旦破裂,病情凶险,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患者多会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显微镜下开颅夹闭术和微创介入栓塞术两种。微创介入栓塞术更适用于未破裂型的动脉瘤,通过注入弹簧圈的方式在动脉瘤内部形成血栓,以加固动脉瘤并降低破裂的风险。显微镜下开颅夹闭术则是在显微镜直视下夹闭动脉瘤,可同时清除脑内和蛛网膜下腔积血,且治愈率高、术后复发少、无需抗凝治疗,是大脑中动脉瘤根治的首选方法。大脑中动脉瘤破裂病人往往发病急,脑内血肿大,送到急诊时很多都已形成脑疝。若不能及时进行夹闭及血肿清除手术,往往失去最佳的抢救时机。因此,能较好地掌握夹闭手术对救治这类病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逐年提高。专家建议,40岁以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有动脉瘤家族病史等高危人群,应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改变饮酒、吸烟等不良嗜好。也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接受头颈部CTA/MRA、全脑血管造影(DSA)等检查,早期筛查发现颅内动脉瘤,及时拆除“不定时炸弹”。
专家介绍>>
陶承 武进中医医院外一科(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重症学组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脑病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颅脑外伤、脑血管病、脑肿瘤及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