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被人们称为“生命之源”“先天之本”,因为它能过滤血液、清除废物,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平衡,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又被称为“人体过滤器”。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改变,肾脏疾病正悄然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武进中医医院肾病科始终守正创新,精益求精,传承中医精华,用心守护肾脏健康。
例一>>
中西医结合,分阶段治疗膜性肾病
张女士今年31岁,2年前因蛋白尿、双下肢水肿,被诊断为膜性肾病,在他院接受药物治疗半年后,复查尿蛋白定量仍高达3003.6mg/24h,全身浮肿明显,他院建议她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因顾虑激素的副作用,张女士在亲友的介绍下来到武进中医医院肾病科就诊。
常州市名中医、肾病科主任薛红良接诊后,四诊合参,考虑张女士眼睑、下肢浮肿明显,苔白脉缓,属脾肾阳虚证。治疗上,以苓桂术甘汤加减以温补脾肾、利水消肿,结合激素治疗,定期随访。经过半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张女士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浮肿明显好转。7个月后,复查尿蛋白转阴,激素逐渐减停。巩固治疗半年余,张女士精神状态良好,水肿等症状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整个治疗过程没有出现激素副作用,随诊至今肾病未复发。
膜性肾病是一种慢性肾小球疾病,病情迁延难愈、治疗棘手,部分患者会进入终末期肾衰竭。治疗上以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为主,副作用大。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具有独特优势,不仅毒副作用小,还能保护肾功能,调节免疫系统功能。针对部分药物治疗后无法缓解病情的患者,同样能取得临床缓解、甚至达到临床痊愈。
例二>>
中药灌肠疗法,为尿毒症患者带来福音
72岁的李爷爷,2年前体检发现血肌酐升高,被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多囊肾,对症治疗后病情平稳,出院休养。但出院后没有规律随诊,还自行停药。近日,李爷爷出现恶心呕吐、神疲乏力等症状,遂来到肾病科就诊,查血肌酐高达960umol/L,已到尿毒症阶段,需要透析治疗,肾病科随即完善动静脉内瘘手术等透析准备。
考虑到李爷爷血肌酐居高不下,各项症状持续不缓解,而内瘘成熟需要时间,且他本人不愿临时置管透析,薛红良决定予常规保肾等对症治疗,加用中药灌肠治疗。1周后,各项症状逐步缓解,血肌酐降至850umol/L左右,病情明显好转。2周后,病情平稳,李爷爷带药出院。中药灌肠疗法不仅避免了临时置管透析的二次创伤,也为内瘘成熟争取了时间。
中药灌肠疗法是临床治疗肾功能不全的常用方法,将中药汤剂灌注到患者结肠腔内,并利用结肠自身潜在的吸收和排泄功能,清除结肠内和肠黏膜上的有害代谢产物和毒素,以建立起快速降低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治疗系统,从而达到“非透析疗法”治疗肾衰竭、尿毒症的目的,具有适用范围广、副作用小、限制少等多重优势。
科室介绍>>
武进中医医院肾病科创建于1997年,是常州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科室中医特色鲜明,学科带头人、主任中医师薛红良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常州市名中医、常州孟河医派传承人指导老师。2022年11月成立邹燕勤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传承工作站,这是武进区第一个国医大师传承工作站。
肾病科自1999年率先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目前年血液透析达12000余人次。科室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肾脏病阶段疗法是治疗特色之一。对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小管间质疾病,以及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治疗有独到经验,尤其是在肾脏病治疗上开创了中药的多种途径给药法,如中药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敷贴、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沐浴等,弥补了西医治疗手段单一的缺陷,有效率达到90%以上。近年来,开展了对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和狼疮性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在治疗顽固性尿路感染及泌尿系结石等方面也享有较高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