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小伙患上青光眼 武进中医医院眼科微创精准治疗

2024-01-18

家住湖塘的小张今年25岁,半年多前出现了双眼视物模糊、看灯光有彩色光环等情况,且症状不断加重,被确诊为双眼青光眼。一个月前,小张在他院接受了青光眼手术,效果并不理想。术后右眼眼压高达52.8mmHg,左眼眼压超出60mmHg(眼压正常范围10~21mmHg),这让小张感到非常困扰,遂来到武进中医医院眼科求助。

眼科主任、主任医师何小玲接诊后,对小张进行了全面、详细的眼部检查,了解小张病史和既往的治疗方式,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考虑到小张右眼青光眼术后不久,何小玲主任团队经过综合分析,为他左眼制定了Schlemm’s管穿线360度小梁切开的治疗方案。

“眼睛内的Schlemm’s管最宽的宽度只有25微米,对手术操作的精细度要求很高。通常,该手术会选用闪烁的微导管,根据指示灯判断是否成功在Schlemm’s管内行进。我们选用了5-0聚丙烯缝线,在没有指示灯引导的情况下进行‘盲穿’,这对手术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何小玲介绍。术中,凭借高超的操作技术和丰富的手术经验,眼科团队通过微小切口,顺利将一根细如发丝的缝线环穿Schlemm’s管,入口和出口线汇合后切开小梁,打通了眼内房水的排出通道,使房水顺利引流,手术圆满完成。

经过手术治疗,小张眼睛视物模糊症状明显缓解,左眼眼压恢复至15mmHg左右,手术效果理想。一个月后,小张再次来院进行了右眼青光眼手术,术后眼压恢复至16mmHg,双眼眼压控制理想,三天后顺利出院。

何小玲介绍,眼睛结构精密,眼内会不断产生房水,起到维持和营养眼内组织的作用,小梁网则将房水引流到眼外。房水的正常循环能够维持眼压平衡,保护眼球的健康。青光眼患者房水往往能正常产生,但眼内向外排水的“下水管道”因各种原因阻塞,房水积聚而引起眼压过高,引发青光眼。眼压持续升高就会使眼球变大,对眼底的视神经造成压迫,引发视神经萎缩,最终可能失明。因此,疏通重建被堵塞的眼部“下水管道”是青光眼治疗的关键点。

相比于常规的青光眼手术存在的滤过通道瘢痕化、眼表损伤、并发症多等问题,Schlemm’s管穿线360度小梁切开术全微创实施,不破坏结膜,具有切口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显著优势。能够疏通患者自身房水内循环通道,适用于各种类型青光眼,不受患者房角及角膜状态约束,许多闭角型及难治性青光眼治疗也适用此种手术。但该手术操作难度大,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相当高。

很多人认为,青光眼是中老年人特有的疾病。实际上,青光眼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20岁到5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容易发生原发性的开角型青光眼,特点是病程较缓慢,多数无明显症状,因此不易早期发现,往往因误以为是近视眼加重而拖延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可能与基因遗传相关,高眼压症、高度近视、糖尿病患者也是青光眼高危人群,长时间看手机或电脑过度用眼、大量饮酒、工作生活压力大、情绪波动较大等也可能是眼压升高的诱发因素。

专家提醒,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对眼睛造成的伤害是永久性的。尽早发现、积极治疗和定期随诊,是有效延缓青光眼发展,避免失明的最佳途径。当出现视力明显下降、大量饮水后有头疼感、早晨用眼感到吃力、情绪激动时视线模糊、夜晚看灯光出现虹视等情况时,最好到专科就诊,定期查眼底、量眼压,排查青光眼。

专家介绍>>

何小玲 武进中医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常州市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容主诊医师,从事眼科医疗工作20余年,能熟练诊治眼科常见病,对眼科疑难疾病有着丰富的经验。擅长各类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擅长白内障、青光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翼状胬肉、睑内翻、眼部肿物等各种外眼及眼部整形美容手术,同时对眼底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周三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