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进中医医院普外科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成功为一名胆总管结石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结石伴化脓性胆囊炎、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解除了病痛,同时避免了术后长时间留带T管引流管的不便,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显著提高了生活质量。
家住礼嘉的陈爷爷今年72岁,曾有胆囊炎发作数次病史。一周前,他感到上腹部阵阵胀痛,且疼痛越来越剧烈,还出现了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等症状,于是在子女的陪伴下来到武进中医医院就诊。普外科主任医师王建伟接诊后,立即急诊联系了相关科室,完善了肝功能、CT及磁共振等检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结石伴化脓性胆囊炎、梗阻性黄疸,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避免进一步造成感染性休克、肝功能衰竭的危险。
考虑到陈爷爷既往有冠状动脉血管支架置入手术史,身体基础情况相对较差,两种常规手术方案都有一定缺陷。一是传统的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治疗,该方案不仅手术创伤大、风险高,且术后易出现结石残留等并发症,术后需留T管近1~2个月,会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二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结石治疗(ERCP),磁共振提示陈爷爷的胆总管宽度约0.8cm,对于胆总管宽度小于1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通常建议选用该方案,但陈爷爷不但有胆总管多发结石,取石较困难,有可能造成十二指肠乳头功能损伤,还要择期进行胆囊切除术,二次手术创伤大,病程长,费用高。
经分析研讨,王建伟决定采用难度较高的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微创取石术。该手术操作难度大,对手术医生的专业操作水平要求很高。陈爷爷胆总管扩张直径仅0.8cm,给手术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麻醉科、心血管病科等科室的密切配合下,王建伟主任医师和邵荣主治医师为陈爷爷顺利进行了胆囊切除和胆道镜下胆总管精准取石,完成胆总管一期缝合修补,手术十分成功。陈爷爷腹部只留下了3个0.5cm、1个1cm的小切口,术后恢复得很快,一周后便痊愈康复出院。
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微创取石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高难度微创新技术,是目前治疗胆道结石的理想手段。手术创伤小,不会对腹腔脏器造成过多的影响,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还避免了后续住院拔管,极大地缩短了患者住院周期。此外,腹腔镜具有更清晰的视野,使胆道缝合质量接近显微外科水平,胆道镜能直接观察到胆道和胆管下端开口的情况,为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操作更精准,手术效果更好。
胆总管结石好发于胆总管中下段,按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胆结石和继发性胆结石。直接在胆管中形成的称为原发性胆管结石,从胆囊内排到胆总管的称为继发性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不仅会引起患者中上腹的剧烈疼痛,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更会阻塞胆管,阻碍胆汁的正常排出,引起胆汁淤积,导致黄疸和肝功能损害。更有可能使淤积的胆汁受到感染,引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休克,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提醒,老年人、女性、父母有胆结石病史及胆囊结石或胆囊病史患者,患胆结石的风险较高,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来积极预防:一是规律饮食。早、中、晚定时摄入,一旦饮食量陡然减少,会引起胆汁浓缩时间过长,析出胆固醇结晶;二是避免油腻饮食摄入过多。摄入胆固醇过多,胆固醇结晶析出的概率也会增加;三是保持适当运动。运动会消耗过多摄入的胆固醇,可以起到预防胆结石的作用。
专家介绍>>
王建伟 武进中医医院外二科(普外科)主任医师,常州市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委员,曾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常州第一人民医院进修。擅长普外科、胃肠道肿瘤、肝胆外科疾病的诊治。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