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人事信息> 人才动态> 内容
为推进在津高校与常州市以及武进区的人才合作,助力搭建博士后研发创新平台,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7月30日,“新能源、合成生物产业博士后招录名校行”走进天津大学,邀请广大有志青年来“常”启航、进“武”圆梦。
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庆华,副市长夏思军为活动致辞。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竹林,副区长朱慧峰,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主任任捷,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杭琰参加活动。市人才办,区科技、工信、商务等部门,各辖市区人社条线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活动由市人社局副局长、市人力资源和就业创业管理中心主任苏叶主持。
韩庆华表示,天津大学与常州有着深厚的情缘,天“常”地久是大家共同的期盼。本次活动为更多天大学子了解、关注、投身常州武进区提供了重要机会。相信通过本次活动,广大学生定能进一步了解常州武进区市的人才政策,结合自身的就业意愿和专业特色作出选择,未来真正投身常州武进区建功立业。
夏思军说,这次天津之行是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天津大学工科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和常州及武进的重点产业方向高度契合、相辅相成,拥有广阔的化学反应空间。天大等高校的青年才俊与常州的“奔赴和携手”,必将创造更加精彩的未来。
活动现场,任捷推介武进区人才政策。近年来,武进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最强驱动、最强引擎,深入实施以“武进英才计划”为核心的人才工程,全力打响“非武不栖 进无止境”人才品牌,加快建设“全国青年发展友好型示范城区”。武进期待更多有追求有梦想的年轻人和这座创新之城、青年之城并肩打拼,共创美好未来。
高校是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摇篮,招引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需要高校和城市的“双向奔赴”。活动现场,校地合作签约仪式举行。近5年来,天大共有79名学生赴常州武进区等地就业,这些天大学子正秉承着学校“实事求是”的校训在常州武进这片热土上贡献力量。
此外,天津大学优秀校友代表、至微新能(常州)科技有限公司肖菁博士分享了她在常州工作的真实感受。
聚焦产业,人才匹配更加精准。在后续的招录对接会上,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武进人民医院、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5家企事业单位现场揽才,计划招录近百位博士后。来自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纷纷与招聘单位进行“一对一”洽谈。“我对武进的印象很好,政策补贴力度也相当给力,比较有意向到常州武进发展。”刚从洽谈间出来的张同学表示,希望这次能在武进找到与自己研究方向匹配的工作,将“家”搬到武进。
最后,参会人员一行来到天开高教科创园考察学习。
武进作为全国闻名的制造强区,站在“万亿之城再出发”的新起点上,打出了一系列招才引智组合拳,尤其高度重视博士后工作,以更精准细分的政策更好满足人才个性化需求,引才聚才的热度不断升温。截至目前,我区已建成12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9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13家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站博士后人才81名,创历史新高。各站点为加速产学研融合和提升区域科技创新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博士后项目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10亿元。
未来,区人社局将继续秉持“优”无止境的服务态度,做好引才聚才“大文章”,全力以赴提供最便利的条件、最优越的环境,让各路英才在常州生活无忧、放手去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