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三农服务> 内容
【草地贪夜蛾发生趋势与防控技术意见】
草地贪夜蛾是国家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可危害多种农作物,在武进区主要危害玉米。幼虫危害玉米叶片,严重时可将整株叶片取食光,造成生长点死亡,高龄幼虫还可取食玉米雄穗和果穗,降低产量。草地贪夜蛾具有迁飞扩散能力,9月上中旬,智能性诱陆续监测到成虫高峰,峰日虫量为今年以来最高值。当前在田玉米以迟播夏玉米、秋玉米为主。秋玉米即将抽雄,是玉米转向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据天气预报,近期气温相对凉爽,适宜草地贪夜蛾繁殖危害。各地要密切关注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加强防控技术指导,保障粮食安全生产。
一、监测情况
(一)智能性诱监测情况
据南夏墅街道监测点调查,9月13日,宁录智能性诱设备监测到一个成虫高峰,当日虫量10头/台,虫量为今年以来单日最高值。前黄监测点调查,9月7-10日,赛普星智能性诱设备监测到一个成虫高峰,高峰日9月7日,当日虫量3头/台。
(二)田间监测调查情况
南夏墅监测点9月9日调查2块玉米田,平均株受害率13.5(8-19)%,平均百株虫量12.5(8-17)头。
二、防控技术
防治草地贪夜蛾,可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乙基多杀菌素等生物农药,或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等化学农药,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可将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进行混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做到“抓早抓小”,在低龄时用药。根据草地贪夜蛾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用药时间宜在傍晚。坚持科学用药,严格遵循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注意化学农药的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发展。
有条件的生产主体要积极采取绿色防控措施。设置有杀虫灯的,应及时开启杀虫灯。田间设置草地贪夜蛾性诱剂诱捕器时,诱捕器放置器间隔30米,离地高度2米。应用防虫网时,防虫网四周须压实不留空隙,人员进出时随手关门,并及时补修破损网体。
【2024年全区麦油秋播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秋播工作事关明年夏熟丰收和全年产量,据农情调度分析,预计今年秋收秋种集中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抓早抓好。根据市《2024年全市麦油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要求及当前生产情况,今年我区秋播总体思路要坚持“早谋划早落实”。早谋划一要谋划好适墒适播工作,确保播种质量;二要谋划好抗灾应变措施,防止烂耕烂种、迟播;三要谋划好一种就管工作,夯实群体质量基础。早落实一要落实好抢收抢种工作,夯实全年粮油丰产基础;二要落实好政策导向工作,以点带面,持续推进粮油生产稳定发展;三要落实好抗灾应变措施,坚持稳粮扩油;四要落实好服务创新工作,支持粮油生产可持续发展。具体技术指导意见如下:
一、不断优化品种布局
小麦主推品种以扬麦28、扬麦25为主,搭配种植镇麦15、扬麦33等品种;油菜可选择沣油737、宁杂1818等品种。
积极开展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加强因种栽培技术指导。
二、不断提高秋播质量
(一)要适墒播种。水稻收获一周左右要及时断水,调节好土壤墒情,适时收获、播种。
(二)要适期适量播种。稻茬小麦适宜播期为11月上、中旬,亩用种量12.5-15公斤(理论上“斤子万苗”),基本苗可控制在20-25万/亩,早茬麦基本苗不宜超过20万/亩,晚播麦可控制在25-30万/亩。实际生产中要根据小麦千粒重、芽率、墒情、播期、天气、秸秆还田整地质量等影响出苗和成苗的因素调节好播种量,提高成苗质量。
(三)要选用适宜的播种方式。可采取板茬直播、适墒旋耕灭茬后播种、复式机械精量播种等方式,忌露籽、丛籽、深籽播种,提高成苗率。
(四)要适时开通内外三沟。“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小麦播后要适时机械开沟,竖沟到头,横沟到边,确保内外沟系相连、三沟相通,做到排灌通畅,雨止田干。
三、不断提高种植管理水平
(一)加强种子处理。针对小麦纹枯病等系统侵染病害与种传、土传病害发生情况,播前选用相应药剂拌种或包衣处理。
(二)科学运筹肥料。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确定基追肥施用比例,有条件的可增加有机肥施用,减少化学氮肥施用。小麦亩施纯氮14-15公斤,基肥25-30公斤配方肥,腊肥和返青肥酌情施,可不施,施好拔节孕穗肥,氮肥适当后移,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改善小麦品质。
(三)科学开展化除化控。化学除草要坚持“以封为主、封杀结合、科学用药”的防除策略,播后芽前墒情适宜时,实行封杀化除,开春后小麦拔节前根据小麦长势、草相、气候条件等情况及时开展化除化控。
(四)综合防治病虫害。根据植保技术部门的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大力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绿色农药、生物农药和高效植保机械,加快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利用率。
四、抓好油菜生产
稻茬油菜有利于改善耕地质量,也是一项抗灾应变措施,各地要根据油菜生育特性,一着不让抓好稻茬油菜生产工作:
(一)适时播栽油菜。直播油菜宜不晚于10月25日播种,亩用种量200-300克;油菜育苗、移栽期分别为9月底和11月上旬前,移栽密度6000-8000株。
由于本地稻茬土黏性较大,为提高油菜播栽质量,要根据墒情、播栽方式、天气情况采取土壤精细化整地、镇压提墒保墒等技术措施,促进扎根壮苗,增强抗寒能力。
(二)加强肥水管理。亩施纯氮15-16公斤,基肥亩施配方肥25-30公斤、尿素5-10公斤、硼肥0.5公斤,适当增施有机肥,硼肥作喷施时要选在蕾苔期、初花期,腊肥、苔肥要及时施用。
(三)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可根据植保部门防治意见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