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产业”扬帆“出海” 西太湖蓄能新质生产力

2024-03-20

从近日举办的西太湖医疗健康产业国际贸易对接会上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超250家医疗器械企业中,有53家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占比约20%。2024年,园区计划新增高端医疗健康企业50家,累计集聚超500家,创造产值超120亿元,“出海”也将成为西太湖医疗健康产业新的发力点和增长点。

对接会上,西太湖健康产业发展中心“创医家”党建联盟与市商务局机关第一党支部、区商务局机关党支部进行党建共建签约,将聚力打通医疗健康产业国际贸易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出台支持措施,助力西太湖“1号产业”扬帆“出海”。

西太湖医疗健康产业从2009年起步,经过10余年潜心发展,形成了骨科、齿科、体外诊断、生物材料、外科手术器械、康复器械以及心脑血管介入器械、手术机器人等“6+2”特色子产业群。此外,西太湖还前瞻布局了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逐步成为国内医疗健康产业的新兴集聚区。

随着国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园区不少医疗器械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出海”成为关键词。唯德康国际营销中心总监李银宇分享了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经历:此前,唯德康取得MDSAP五国体系认证,涵盖美国、日本、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5个国家,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

“加强科技创新,走向产业链中高端,通过自主品牌向上渗透、加速‘出海’,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李银宇介绍。2022年,唯德康自主研发的唯视二代胆道子镜系统,开启了胆胰疾病诊治的直视操作时代。截至2023年底,唯德康自主品牌占比达33%,未来有望超70%。

借“船”出海,也是一条可行路径,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印度市场规模与20年前的中国医疗市场相当,已具备品牌布局的条件。东南亚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产品比较认可,且几乎无本地制造商。目前,我们已成功开拓印度和东南亚市场,实现跨境品牌的本土化运营。”威精技(常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殷菲介绍。

“加强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支持,优化跨境结算、汇率风险管理等服务”“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推动外贸质升量稳”部署多项具体举措表明:高质量外贸的发展步伐正在加快。

精准支持助力“出海”行稳致远。西太湖医药科技国际创新中心主任李小俊介绍,园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1号产业”加速探索国际市场,用好“国家医疗器械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国家医药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平台优势,全力做好外贸运行监测、惠企政策支撑、工作机制优化等首位服务,鼓励企业拓展新增长点,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蓄能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