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营商环境看武进 >> 相关信息 >>  

礼嘉镇率先启用限额以下公共资源交易智能评标系统

2023-06-05

6月3日,礼嘉镇首个采用“智能评标”的“陆庄村姜伍路道路提升工程”项目顺利完成开评标,这标志着礼嘉镇在全省率先推广应用限额以下公共资源交易“智能评标”。系统仅用60秒就完成了9份投标文件资格审查材料的对比分析,并自动形成智能评审报告,为评审专家复核提供全面、专业、准确的信息化支撑,大幅缩短了整个项目的评标时间,减轻了评标工作量。

“智能评标”是纵深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重要举措,实现了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从“传统人工”转向“数字智能”。在资格审查阶段,智能评标系统自动对招标文件要求和投标文件响应内容进行智能比对,分析投标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相关资质证书等材料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

相较传统“人工评标”,智能评标系统的引入,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评标专家在客观评审方面的评审强度,使其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系统无法判别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其“专家”属性,进一步提升评标质量。另一方面,客观评审全部由智能评标系统辅助完成,统一了评审尺度,有效规避了评标专家自由裁量和主观判断的风险,使得评标结果更加公平公正。

“智能评标”让评审专家和第三方代理机构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实惠”。“用智能评标系统辅助我们,就不用反复对照投标文件进行人工核对了,大大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评标准确性。”评审现场,一位评审专家说,之前遇到100多家投标企业、14条评审事项为例,以前人工资格审查需用时近4个小时,现在通过智能系统发出指令即可完成,只需10分钟就可以完成。代理机构表示,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背景下,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的持续推行,乡镇限额平台项目的投标单位数明显增加了,部分项目有上百家单位参与投标,评委仅在资审环节就需耗费大量评审时间,整个项目评标时间需5至6个小时,甚至更长。如今推行了智能评标系统,对于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资审材料,系统能够自动审查,有效减轻了评委的负担,节省了评标时间。

下一步,礼嘉镇将结合本次试点经验,依托智能评标系统,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评审效率和质量,营造高效、规范、公平、公正的评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