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营商环境看武进 >> 相关信息 >>  

武进营商环境全市第一!

2023-04-13

近日,在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区再次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全市第一。

每月一次营商环境政企座谈会

去年以来,我区每个月都会举行一次营商环境政企座谈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与企业家面对面座谈、零距离沟通,常态化推动各项问题协调解决。既是碰头会,也是话事“局”,这些会议正是武进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千方百计当好“店小二”的一个个缩影。

推出惠企政策一企通

为了给企业精准画像,政策精准赋能,我区推出惠企政策一企通,重磅推出“政策计算器”,积极推动政策服务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去年,惠企政策一企通,入选2022年度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十佳),成功打造营商环境“武进样板”。

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第六批)

2021年9月30日,武进召开全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同步出台第一批《武进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以“补短板、锻长项”为出发点,围绕8个方面创新推出15项优化提升举措,挂图作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并非朝夕之功,必须全链条联动着力、多领域持续推进。聚焦企业新需求、群众新诉求,武进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坚持全领域、全流程优化营商,及时对清单进行滚动补充、更新。截至目前,我区已滚动推出优化举措6批共54条。今年围绕新能源之都首位区和数字政府打造等重点工作,推出了《武进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第六批)》。

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武进坚持以“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的决心推动营商环境日益向优向好,多措并举,以劈波逐浪之势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典型城市。

全市率先流程再造项目平均建设周期再缩45天日前,常州武进经济开发区某医疗器械研发制造中心项目桩基工程的施工许可证顺利办结,项目单位正式动工先行开始桩基工程建设。项目地下其它基础部分及地上建筑施工也将在4月下旬全面展开,预计明年底竣工。

“按常规流程,桩基工程在取得工程总包的施工许可证之后才可以开始施工。我区在全市率先实施‘桩基先行’。”区行政审批局项目建设专区负责人周婷婷介绍,“桩基先行”即让项目单位先行开展主体结构及桩基图纸设计,在主体结构施工图设计审查结束后,办理桩基阶段的工程施工许可,最大限度缩短项目开工等待时间。

据了解,在探索取得“拿地即开工”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武进区发布《武进区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分阶段并联审批”“低风险项目简化审批”“分阶段施工许可”等8项配套措施,着力为全区重点项目提供“菜单式”服务,优化推动重点项目“拿地即开工”的统一有效实施。根据企业审批进度测算,采用这一方案的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平均缩短至2个月左右。

全市第一张“集群注册”模式营业执照落地武进 进一步简化市场主体进入流程

4月12日,我区在全市率先发布了《常州市武进区开展市场主体集群注册登记改革工作实施意见》。同日,区行政审批局颁发了全市第一张以“集群注册”模式登记的营业执照,标志着我区市场主体集群注册登记改革工作正式启动。

集群注册登记是我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推出的又一项服务举措,是指在属地政府认可的开发区、产(创)业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相对集中的办公区域内,多个市场主体以一家托管机构的住所(经营场所)作为自己的住所登记,并由该托管机构提供住所托管服务,形成市场主体集群集聚发展的注册登记模式。开展集群注册登记,有利于释放场地资源,为缺少资金、没有办公场所的创业者提供登记注册便利,有效降低创业成本,轻松地破解市场主体发展初期的瓶颈,让没有独立办公场所也可投资办企业成为现实,进一步激发了创业创新活力。

全市破产预重整第一例案件 司法力量护航营商环境

近日,武进区人民法院报送的《预重整挽救危困房企,生动展现“阳湖精神”——江苏荣凯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破产预重整案》入选2022年度全省法院破产审判典型案例,有力破解企业重整难题,为全区护航营商环境建设树立司法标杆。

2022年6月,江苏荣凯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区法院申请预重整。区法院审查后,综合考虑公司状况、经营需要、保护职工等方面情况,决定受理荣凯科技公司预重整申请,开启全市破产预重整第一例案件。同年10月,该案转入重整程序。春节前,重整计划全部执行完毕,“病企”债权清偿完毕。

近年来,区法院坚持将破产审判作为推动“僵尸企业”出清、“病危企业”重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切入点,去年通过执行程序共移送破产审查企业62家,破产受理62件,有效清理债务12.31亿元,实质化解案件478件,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力量。

领跑全国 首例“信用+公共资源交易”落地武进

信用就是“真金白银”,“守信换真金”。早在去年5月,全国首个“信用+公共资源交易”集体资金招投标项目就在雪堰镇曹家村落地。“本次开标吸引了45家企业投标。其中,4家企业免交保证金,共5.6万元;13家企业减半缴纳,共18.2万元,合计减免共23.8万元。”区行政审批局公共资源管理科科长耿刚介绍,武进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关于深入开展“信用+公共资源交易”助企减负降本的实施方案》,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据悉,“信用+公共资源交易”不仅使用中国人民银行或者信用主管部门备案的第三方征信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首次统一将建设、交通、水利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市场主体信用和合同履约评价信息应用到招标投标活动中。

截至目前,全区已在工程建设招投标项目中推行“信用+公共资源交易”,惠及投标企业万余家次,“信用+公共资源交易”成效已显。

万事从来贵有恒。从2019年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中标贷”金融服务、长三角“一网通办”,到2022年推行5小时“四证四书”齐发、“电水气讯”联合报装,再到今年推出“桩基先行”,我区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武进欲以一流营商环境为支撑点,以人才与创新为双引擎,加之“日拱一卒”的坚持,在建设“两湖”创新区,打造“长三角最美湖湾城”的新征程上,谱写出一部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