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民互动> 新闻发布会> 内容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1日
发布地点:维绿大厦810
发布主题:双碳服务引领绿色产业 赋能“新能源之都”建设
发布人员:周永银 绿建区管委会副主任
唐文斌 江苏绿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董事长
王 璐 江苏绿汇低碳研究有限公司经理
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总监
主 持 人:潘晓宇 绿建区综合处负责人
新闻发布会现场
绿建区综合处负责人 潘晓宇
【主持人】
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来到绿建区参加首届双碳服务大会暨碳管理体系合作伙伴大会新闻发布会。
由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主办,常州市武进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和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承办的首届双碳服务大会暨碳管理体系合作伙伴大会将于10月19日在武进举行,届时将有来自相关领域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推进碳管理体系发展,贡献“双碳”目标实现新路径。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绿建区管委会副主任周永银,江苏绿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董事长唐文斌,江苏绿汇低碳研究有限公司经理、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总监王璐。
首先,由绿建区管委会副主任周永银介绍首届双碳服务大会暨碳管理体系合作伙伴大会的背景和有关情况。有请!
绿建区管委会副主任 周永银
【周永银】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
上午好!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纵深推进,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十四五”新发展格局和“双碳”目标的引领下,作为近年来崛起的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常州积极构建“双碳”政策体系,率先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全力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常州。绿建区作为全国唯一的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形成了涵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全产业链,探索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近年来,绿建区不断擦亮全国唯一的绿色建筑领域的金字招牌,打造全国绿色建筑产业高地和创新高地,努力提升常州在全国碳市场、低碳试点城市中的地位和辐射力影响力。为加快常州市低碳城市建设,新能源之都建设,贯彻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常州市人民政府与上海环交所签署合作协议,深化常州碳管理体系发展建设,打造常州碳管理体系示范城市,共同建设全球首个碳管理体系研究院——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研究院由常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武进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三方共建,以EATNS碳管理体系为抓手,为地方政府的低碳经济的集聚、企业的转型发展、政府的数字化管理、以及应对国际绿色贸易提供了新理念、新路径,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在此背景下,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常州市人民政府、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EATNS碳管理体系专家委员会、中国节能协会共同发起首届双碳服务大会暨碳管理体系合作伙伴大会,本次大会由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主办,常州市武进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和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承办。
本次大会是一次全面性、数字性、国际性、权威性的大会,有以下几个大家关注的亮点:大会将成立1个委员会——国际绿色贸易服务专家委员会;预发布2个标准——《碳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英文版)《碳中和园区碳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上线2个平台——碳管理体系相关平台、国际绿色贸易服务平台。
大会邀请了来自相关领域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的约400人参会,通过主题演讲和圆桌会议,构建低碳产业投融资新纽带,打造产学研合作新平台,探索“双碳”路径新视角、新方案,共建“双碳”生态圈,为城市双碳路径规划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真知灼见,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贡献城市力量。
【主持人】谢谢周主任。下面请媒体朋友提问。
新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日报】
请问绿建区在“双碳”方面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2017年常州市被列入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绿建区作为首批15家常州市低碳示范单位之一,集聚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打造了具有常州模式的绿色低碳循环体系。2019年,绿建区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签订了低碳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上海)中心常州基地,具体承担全国碳市场中政府、控排企业、交易机构、第三方咨询机构等低碳领域、不同对象和层级的能力建设,同时与国内外碳能力建设机构在低碳人才引进培育、节能减排技术交流合作、低碳项目引进、碳金融产品开发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通过引入碳投资商,发行江苏省首支“碳基金”,支持全国碳市场建设。2020年3月,江苏省绿色发展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推动支持常州碳排放权交易建设。2020年11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函明确支持绿建区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江苏中心建设。2022年与常州市人民政府、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同打造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全力争创国家重大科技创新载体。
站在“双碳”风口,绿建区不断领跑产业新赛道,“走出去”建更多“前哨站”,绿岸科创作为江苏绿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立的第一家专注于“碳中和”垂直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关注和扶持各类在“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新能源、智慧城市、大数据、绿色建筑”等方面拥有技术优势的创新创业项目,运营板块包括绿岸科创(上海)双碳技术创新中心、绿岸科创(苏州)双碳技术创新中心、绿岸文旅(苏州)有限公司等。通过技术转移、企业孵化、政策扶持、基金引导、产业加速等手段,帮助在碳中和及泛绿色领域有自己独特技术与潜质的企业快速成长,真正实现“从公司建立到团队建设,从产品研发到标准制定,从小试中试到量产化,从初始融资到最终进入资本市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和支持。
在国家“双碳”目标下,依托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绿建区将充分发挥低碳技术、节能减排、资源解决、金融服务、人才管理优势,助力常州市加快低碳城市建设,为碳管理体系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常州模板。
【主持人】谢谢周主任的回答。下面哪位记者还有问题?
扬子晚报记者现场提问
【扬子晚报】
能否介绍一下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以及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江苏绿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董事长 唐文斌
【唐文斌】
研究院重点围绕碳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发展、能源智慧管理、碳市场等领域,建设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一流的跨学科交叉、跨领域融合、多主体协同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设理事会作为最高议事机构统筹决策指导研究院工作开展,下设碳管理体系专家委员会及碳管理体系评定工作委员会。
能力建设方面:研究院在2022年度与上海环交所合作开展碳排放交易员培训;EATNS碳管理体系专业人员能力考核要点常州宣讲会;2023年4月及7月,开展两期碳管理体系实操提升班培训,2023年7月-9月开展首期自愿减排项目首席执行官(CTO)项目培训。共计约400人次参加培训。
双碳服务平台方面:研究院与上海环交所一起开发了碳管理体系贯标平台、国际绿色贸易服务平台,为企业建设碳管理体系及完成进口国碳足迹认证提供支持,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另外,研究院还编制了标准化培训教材、积极开发相关双碳课程,定期组织专家来常交流;协助环交所制定碳关税国际认证标准,并开展相关服务工作,组织专家来常研讨格式文书、抵扣办法等。
【主持人】谢谢唐总的回答。下面哪位记者还有问题?
江苏省广电总台记者现场提问
【江苏省广电总台】
能否介绍一下什么是“EATNS碳管理体系”?
江苏绿汇低碳研究有限公司经理、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总监 王璐
【王璐】
“EATNS碳管理体系”是在全球碳中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全国碳市场启动的背景下,全球首个综合性的碳管理体系标准。上海质科院与上海环交所牵头,联合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十余家高校、企业研制,全球首个综合性碳管理体系标准、国内首个囊括“碳排放Emission、碳资产Asset、碳交易Trading、碳中和Neutrality”+“碳资信评价”(4+1模块)的系统性管理体系(EATNS)。体系汇聚了强大智库力量,由专家委员会负责宏观政策研究、评定工作委员会负责具体评定工作的管理和执行。
【主持人】谢谢王总的回答。下面哪位记者还有问题?
常州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
【常州广播电视台】
本次发布的《碳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英文版)、《碳中和园区碳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对碳管理工作将有哪些促进作用?
《碳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英文版)借鉴了国外成熟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温室气体排放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等,包括了碳排放管理、碳交易管理、碳资产管理以及碳中和管理四个方面。企业通过建立碳管理体系,加强碳管理能力,积极主动参与碳交易市场,提高市场流动性;同时提升企业交易的合规性和安全性,维护市场的稳定。其次,有助于实现地方政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过碳管理体系建设,地方政府可实现对控排企业的精准管理、摸清企业家底,制定地方的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合理引导企业的转型发展和产业发展。最后,通过碳管理体系的建立帮助企业开展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相关工作,应对国际贸易下的碳关税风险。
园区在提供了大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同时也成为了碳排放的主要源头,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碳中和园区碳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能够有效指导园区的建设、运营与发展。为园区科学、合理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供支持。
【主持人】谢谢王总。下面哪位记者还有问题?
常州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常州日报】
能否介绍一下本次大会上线的碳管理体系相关平台、国际绿色贸易服务平台两个平台?以及各平台对开展双碳工作有哪些意义?
碳管理体系建设辅助平台的建立可以大幅提高体系建设的效率和精准度,方便咨询机构快速理解和学习企业碳管理体系贯标流程。平台配置了管理流程模版,对每个贯标环境配置业务说明及模版文件,根据评审报告以及体系的策划文件,制定企业的温室⽓体基准线、碳排放绩效参数等。再根据企业体系建立各子体系范围,进行碳排放评审、碳资产评审、碳交易评审、碳中和评审,对企业历史碳管理情况及现状进行综合性评价。
国际绿色贸易服务平台的建立主要是为了服务出口型企业,满足国际贸易中的碳足迹要求和应对出口碳关税风险,包含三项服务:碳盘查及碳足迹认证服务、碳中和交易服务、碳标签服务。通过上述服务协助企业全方位盘查自身产品的排放水平,提供渠道购买国际绿证以及其他减排量来实现产品碳中和,从而满足进口国碳足迹认证、碳标签等强制要求,提升市场竞争力。
武进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现场提问
【武进融媒体中心】
请问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下一步双碳工作的方向和建设目标?
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作为园区探路“碳达峰碳中和”的科技创新平台,将组织专家团队根据各行业情况开展相关碳管理体系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并作为EATNS碳管理体系专家委员会、评定工作委员会服务机构,为各地方政府提供专家智库支持,为碳管理体系相关主体提供能力建设服务,协助上述两委员会开展与落实具体相关工作。计划5年内实现“四个一”目标:建立一套碳管理体系行业标准;打造碳管理体系产业孵化中心,集聚全产业链企业100家;打造有影响力的碳管理体系品牌,贯标企业1000家;打造国际认可的碳关税标准化产品,服务出口企业1000家。
【主持人】谢谢唐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