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美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社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储委员对武进区安全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今年以来,武进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决策部署,围绕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目标要求,统筹推进武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大力推动安全关口前移,全力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1.全面修编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准备。根据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的通知要求,武进区应急管理局全面梳理全区应急预案制定和修订任务,扎实推进全区应急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组织修订《武进区天然气供应应急预案》《常州市武进区太湖(滆湖)湖泛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会同区委组织部联合制定了《武进区突发事件志愿服务应急预案》《武进区机关党员疫情防控志愿志愿服务应急预案》。目前全区已修订总体预案1个,区级专项应急预案31个,修订完成率100%。为提高基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推动“1+13+X+Y”基层预案体系建设,即:1件镇(街道)综合应急预案+13件共性专项应急预案+Y件村(社区)现场处置方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实现全区镇(街道)、村(社区)、生产经营单位等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应编尽编”。
2.强化救援力量建设,夯实应急基础。根据《常州市武进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包括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队在内的区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24支、镇级综合应急队13支,另外还组建了武进区水上搜救应急队和武进区党员应急先锋队。目前26支区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镇级综合应急队伍已全部建成,并由市委常委、区委书记乔俊杰等区领导于2022年“616”安全咨询日正式授旗。定期组织召开队伍联席会议,并多次组织危化救援队、蓝天救援队、蓝盾救援队等队伍开展省、市技能培训学习。选取洛阳镇、雪堰镇、湟里镇进行建设试点,打造具有区域特色、专业特长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进队伍建设工作。
3.统筹应急演练工作,提升救援能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我市“532”发展战略明确的重点项目,开展应急演练是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年初,区安委办制定了《武进区2023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将36项区级演练、30项辖镇级演练和5项有关单位演练纳入我区2023年度应急演练工作计划。重点抓好应对火灾、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洪涝灾害、台风、雨雪冰冻等类型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着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4.强化基层应急救援能力,积极开展“五进”工作。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切入,联合永安花苑社区、牛塘一社区等积极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举办了闯关游戏、知识竞赛、集市以及电影漂流活动,不断提升了居民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以公共安全体验馆建设为依托,打造了居民“家门口”的公共安全体验馆和主题公园,体验馆通过VR互动体验、宣传栏等的方式,为居民们提供了学习和培训的场所,目前新天地公园、高新区交通安全主题公园、西墅村“三生”安全文化公园等7家单位被常州市授牌;以“安大叔”形象为载体,拍摄了《小主播说安全》《安全为家》等音视频,同步在农村、学校、社区、企业等多个场合进行循环播放,利用“武进应急”公众号及时传播防灾减灾方面的小常识,营造了浓郁的安全宣传创建氛围。
5.明确应急管理职责,推进基层应急能力改革。在区级层面,由武区应急管理局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相关职能;在镇(街道)级层面,按照“一办七局”的模式,应急管理职能统一纳入至各镇(街道)经济发展局。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于2015年在经济发展局增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牌子。常州科教城的安全监管职责由科教城安全环保处履行。目前各镇(开发区、街道)均按照“3+6”(3名行政事业人员+6名专职安全员)的要求配备了不少于9名的安全监管人员(其中科教城不少于5名)。各镇(开发区、街道)落实了安委会机构设置,履行安委办统筹协调等相关职能。同时成立了工矿商贸、消防、燃气等专委会,由镇(开发区、街道)分管领导牵头负责。2022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条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局深入践行“532”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武办发〔2022〕35号),并在牛塘、洛阳、南夏墅进行了相关试点,下一步也将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在所有基层板块进行全面推广。
常州市武进区应急管理局
2023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