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贯彻“532”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年。全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深入贯彻“532”文旅中轴发展战略,科学谋划“两湖”创新区重点工作,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文体广旅发展,奋发有为推动文体广旅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文化精品百家齐放。一是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组织文艺小分队下基层、开展文化惠民服务项目、“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品牌文化惠民活动和广泛开展线上文化活动等五个方面活动。二是各类展览内容丰富。围绕“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点节日,举办“瓷色繁荣——民盟中央美术院景德镇分院院藏展”、“笔墨循道——大土三阳中国画作品展”、“迹象——武进书画院作品展”、“吴云发书画展”等线上线下展览22场,举办20场汉文化体验活动。三是文化作品丰富多彩。大型古装锡剧《淹城公主》完成剧本二稿创作,新剧目《荆钗记》完成彩排演出,拍摄微电影《绿茵舞者》,创作拍摄歌曲《星火》和锡歌《遗风锡韵》先后入选学习强国,曲艺故事《捕风》获第十五届五星工程奖等。创作书画参展作品30多件,10余件作品入围入展省级以上展览。
2、广泛开展惠民工程。一是文化场馆高效运转。区镇公共文化场馆联合举办了武进区第一届“春风有约”悦读节,该项活动在武进日报专版刊登并入选学习强国。文化馆启动百相阁周末小剧场活动,举办精彩文艺演出21场;举办各类公益性培训近300门课程,受益群众近4000人次。博物馆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武博节日艺术课程、“文物总动员”系列武博馆藏精品课程等线上线下活动61个,共计135场,其中《“你好,二十四节气”武博自然美育课程开发运用》被评为“2021年度常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优秀项目,“武博教育推广人”志愿服务获评“2022年江苏省博物馆志愿服务优秀案例”。二是文化活动如火如荼。春节期间推出“文化大礼包”,该项活动在武进日报专版刊登并入选学习强国。举办2022“花都水城·浪漫武进”文化旅游节暨“龙城夜未央·武夜尽欢畅”夜生活节、第十届市民艺术节、“吴风雅集烟火里”文化夜市等。精品剧目大型现代锡剧《玉兰花开》在常州大剧院演出。送戏送综艺400场,“武进锡剧云——剧说传统美德”文化惠民线上直播展演,受益群众近20万人次。继续推进“博物馆+教育联盟”项目等。三是旅游惠民丰富多样。开展外地员工留常过年优惠入园、医护人员优待入园、中国旅游日优惠活动等。四是稳步推进阵地建设。积极推进武进第三图书馆建设,计划12月开放运行。有序推进高质量发展体育面积建设,新建体育公园1个,老旧小区健身路径4套,健身步道6.5公里,室外健身器材170套,完成三年计划更新过期健身路径500套目标。凤凰谷与江苏演艺集团成功签约,武进区健身广场整体出租并进行提升改造,推进武进区口袋公园建设和长沟河体育公园规划工作。截至目前,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位于全市第一档位,体育场地建设位居中游。
3、继续推进全域旅游创建。一是继续推进旅游品牌创建。春秋淹城旅游区做好5A景区评定性复核工作,淹城春秋乐园荣登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市场红名单;雅浦村申报成为省厅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行动试点村,并和江苏理工学院旅游系专家教授进行结对签约;太湖湾露营谷、武进博物馆入选首批常州市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推进嬉乐湾休闲旅游区争创3A和嘉泽镇状元坊文化旅游区争创2A工作;建立创建乡村旅游重点村后备资源库;开展首届十佳旅游食品评选活动;5座厕所申报A级旅游厕所等。二是继续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完成西太湖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完成武进全域旅游宣传片和武进旅游推荐线路视频摄制,推动区信用体系“信易游”建设,并在春秋淹城旅游区和太湖湾旅游度假区进行试点;和武进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规划设计院联合编制2022年武进全域旅游地图;加快文创、旅游商品开发等。
(二)不断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1、二十届省运会成果喜人。以皮划赛艇、男子手球、女子曲棍球、女子排球、橄榄球、少儿体适能等市队区办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省运会各项备战工作,并做好优秀运动员输送工作。二十届省运会,武进区获得全省县(市、区)人才输送奖第一名,全省县(市、区)优秀组织奖苏南片前十名(第五),输送运动员夺得62枚金牌、150枚奖牌和1481分的优异成绩,金牌数、奖牌数、总分均位列常州大市第一。由武进区承办的市队区办项目共获得33.5枚金牌,出色完成了省运会参赛任务。在本届省运会上实现历史性突破的项目主要有赛艇、曲棍球和手球。赛艇队共斩获7枚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奖牌数位列赛艇项目全省第一,金牌数位列赛艇项目全省第二,远超上届省运会获得的3枚金牌。女子曲棍球队包揽了10-13岁、14-15岁和16-17岁三个组别冠军,共计15枚金牌,远超上届4枚金牌,也成为本届省运会唯一包揽项目所有冠军的队伍。男子手球队获得5枚金牌,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体育赛事丰富多彩。举办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摩托艇锦标赛、全国女子曲棍球锦标赛、全国青年曲棍球锦标赛、第二届长三角体育节三人篮球总决赛等精品赛事,江苏女子曲棍球青年队首次获得全国青年锦标赛冠军、江苏女子曲棍球队获2022年全国女子曲棍球锦标赛第三名。联合区教育部门组织开展体教融合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全区青少年体育发展。制订2022年全区中小学生体育竞赛计划,包含乒乓球、羽毛球等17个体育项目、24项体育竞赛,并举办全区中小学生各类体育比赛17场。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政府购买江苏省老年人体育节系列赛、乒乓球高手排位赛、羽毛球争霸赛等27项赛事活动,丰富疫情后的群众生活。
3、切实做好体彩管理工作。筑牢责任彩票建设根基,加强销售合规管理。截至2022年12月4日,我区体彩总销售71288万元,位列全省第三,其中传统玩法销售14136万元、竞猜玩法销售50376万元、即开玩法销售6776万元。电脑终端增36.97%。
(三)持续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1、有序推进文体旅产业项目建设。一是积极落实“532”发展战略。推荐春秋淹城遗址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太湖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升工程、西太湖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壹方创意休闲现代农业产业及休闲旅游配套项目、西太湖万丽酒店、环太湖艺术城主题酒店等项目纳入我市“532”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名录,同时形成区贯彻落实“532”发展战略重点文旅项目体系,有序推进“532”项目建设进度,助力长三角文旅中轴建设,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创造更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二是促进文体旅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开展2022年度区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计划编制工作,继续充实区重点文旅项目库,丰富我区文旅产品体系。2022年度“532”发展战略重点文旅项目(工作)5个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共20.3亿元,截至11月底已完成19.129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4.2%。
2、大力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一是开展全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截至目前,共确定单体资源1525个,其中优良级资源306个,五级资源14个。已完成普查报告初稿,等待省文旅厅审核。二是继续夯实文体旅产业发展基础。环球动漫嬉戏谷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常州太湖湾露营谷和江苏常州龙凤谷体育旅游景区成功入选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推进春秋淹城旅游区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开展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年报季报填报、全省数字文化产业重点企业基本信息采集、更新体育产业名录库等工作。三是积极推进我区文体旅消费工作。上报“水韵江苏·乡村过大年”文旅消费推广第二季系列活动和2022我区春季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政策措施,统计报送“春节黄金周”、“五一”小长假、端午、中秋、国庆期间我区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措施、效果等信息,做好“百城百区”文旅消费助企惠民行动信息上报和沟通协调工作,配合市体育局推进我区居民体育消费调查等。
3、努力争取各类政策资金扶持。一是积极争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争取各项上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30万元,贴息补助43.4万元,区本级专项引导资金合计152万元,专项资金合计45万元。二是规范专项资金管理。联合区财政局,修订并发布了区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启动2020年度区级旅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扶持项目绩效检查。三是强化体育产业预算绩效管理,开展体育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工作。
(四)继续做好文物遗产保护
1、文物保护卓有成效。一是守住文物安全底线。继续实施文物平安工程,严格落实《武进区文物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坚持文物日常巡查,及时处理各类文物突发事件,申报新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第一批红色文物保护档案编制工作,完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四有”工作。完成国保、省保单位本体确认和文保两线的调整申报工作。做好李公朴故居、恽南田纪念馆、恽南田陵园的日常开放管理工作。二是推进重点文保项目。完成恽南田陵园的布展和环境整治工作。完成礼嘉戏楼和恽南田纪念馆修缮工程。做好文物前置考古工作。完成湖滨水厂、武进人民医院南院二期、阳湖生态净水厂一期等9处地块的考古勘探工作;完成淹城路东聚湖路南2个地块和淹南6地块共3个地块的考古挖掘工作;完成江理工地块、西太湖高新产业区地块和生态居住区地块文物区域评估工作。
2、非遗传承有声有色。继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先后与机关幼儿园府北实验园等4家学校合作,组织堆花糕团、虎头鞋、华生竹编等项目进行展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非遗宣传、展示、展演等一系列活动。两场“我们的节日·端午”武进区第三届非遗购物节活动展示了常武地区26个静态类和3个动态类精品非遗项目。组织区内精品非遗项目参加第十三届江苏省乡村旅游节启动仪式和常州市非遗“八进”暨美好如“常”非遗嗨购季启动仪式,举办两场“齐梁夜宴”非遗文化沉浸式演出等活动。
(五)不断加强市场行政监管
1、加强行业安全监管工作。以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牵引,更深更细更实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顺利收官。一是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包括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小型游乐设施设备专项整治、艺术类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摸底调查等。加强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新兴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二是执行假日值班制度。由局领导带班,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狠抓重要时间节点安全生产工作,认真督促各单位全面落实假日安全主体责任,对排查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反馈整改,确保安全责任到位、隐患排查整改到位。督查检查的领域主要涉及消防、电气、特种设备、食品卫生、治安管理、客运车辆等方面。三是压实主体责任。结合我区文体旅市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非法传教专项治理、反恐防范等工作,聚焦文体旅场所消防安全、高风险旅游项目安全以及旅游包车等重点领域,深入排查安全风险,落实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168次,检查文化旅游市场611家次,发现问题隐患78个,已经落实整改到位75个。全年营业性演出备案17场次,艺术品经营备案4家次。推动区内99家体育类培训机构中的66家开立了资金监管账户。
2、坚持疫情防控毫不松懈。今年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我局始终坚持防控优先,抓严抓细工作举措。一是全面履行岗位职责,高度警惕因常态防控可能引发的麻痹思想,坚决认真贯彻落实文旅部《防控措施指南》要求。二是强化重点环节管理,对旅游场所、文化娱乐场所和健身场所等文体旅市场的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实地督查。三是引导游客文明出行,提醒游客增强防疫意识,自觉佩戴口罩,与其他游客保持间距,倡导文明、健康、绿色旅游新风尚。
3、高效运用应急广播体系。一是做好应急广播的日常管理工作。重点做好反诈骗、疫情防控宣传等工作,全年播放约20万余次。二是做好安全播出工作。重点做好元旦、春节、两会、二十大的安播工作,安全播出无事故。三是做好智慧广电建设工作。出台建设智慧广电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智慧广电建设的内涵,在5个镇级单位、85个村级单位建立了智慧广电系统,有序推进智慧广电工作。
二、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区文体广旅局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主动加压、苦干实干,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实施文体旅战略规划引领工程
根据《常州市武进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立足“十四五”发展宏伟目标,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推动文化体育旅游真融合、深融合。一是明确战略地位。当前,我区处在“两湖创新区”核心区建设的关键时刻,应当从区级层面将文体旅融合发展纳入武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从战略高度来谋划长沟河体育公园等重点项目的布局,谋划常州画派和象牙浅刻展示馆建设。二是优化资源布局。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谋划发展蓝图,明确融合路径,出台发展政策,科学规划、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因地制宜、靶向施策支持融合发展。
(二)深入实施文体旅公共服务提质工程
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一是强化阵地建设。深化“书香武进”建设,推动武进第四图书馆建设,博物馆争创国家一级馆,加快实施一批口袋体育公园。二是提升服务水平。继续开展三送下乡等民生实事项目,全力举办好市民艺术节、文化旅游节、全民健身月、全民艺术普及周等重大惠民活动;继续开展有特色、高水平的展览、培训活动,加强一阵地一品牌建设;三是丰富产品供给。做好西太湖半程马拉松、中国马术协会系列赛事、全国摩托艇公开赛、武进区篮球超级联赛、羽林争霸赛、“三人制”街头篮球联赛等体育赛事;加快推进国家羽毛球队武进集训基地规划建设和省队区办项目落地。组织实施舞台艺术重点投入和精品创作扶持工程,积极组织优秀作品参加省、市各项赛事,力争实现重大突破。四是发展全域旅游。围绕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要求,以“两湖”创新区建设为契机,积极融入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进市“532”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完成长沟河体育公园方案设计等。
(三)深入实施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突破口,加快传统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一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发挥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引导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扶持一批有助于推动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结构升级项目、骨干龙头型项目和新型业态项目。切实加强与江苏省演艺集团合作,创编大型古装锡剧《淹城公主》。二是有序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打造我区旅游服务平台和多级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文体旅项目招商,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力争如期完成年度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三是不断夯实体育产业发展基础。夯实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基础,建设体育产业发展平台,大力培育辖区内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等。四是提升竞技体育水平。以抓好竞赛训练和备战二十一届省运会为中心,抓好后备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教体融合,积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青少年体育竞赛工作;组队参加常州市运会,努力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化双丰收,不断提升我区竞技体育工作的发展内涵。
(四)深入实施文体旅文物遗产保护工程
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定文化自信。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力度。进行我区第一批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公布工作。推进五洞桥、五七农场排灌东站、干家墩和牛塘老街36号张氏宅、23号何氏宅、60号许氏宅修缮保护工作。
二是完善非遗传承体系。继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和培养力度,依托文旅节、市民艺术节等各类大型活动或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大型展示展演活动,使更多群众能够走近非遗、了解非遗。继续推进锡剧传承,继续深入挖掘武进境内非遗资源,开发非遗衍生产品,继续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公共文化场馆等非遗宣传活动。
(五)深入实施文体旅市场综合监管工程
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一是严抓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制,着重推进文化艺术类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等行业的监管,强化文体广旅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持续深入开展行业安全大检查。二是做好安播保障工作。高度重视安全播出及广电行政管理工作,确保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期间我区广播电视舆论导向正确,组织开展境外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三是坚决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文体旅发展,避免疫情通过文体旅活动传播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