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区各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市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印发的《常州市“十四五”职业病防治规划》,常州市武进区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联合制定了《常州市武进区“十四五”职业病防治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武进区卫生健康局
中共常州市武进区委宣传部
常州市武进区发展和改革局
常州市武进区科学技术局
常州市武进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常州市武进区民政局
常州市武进区财政局
常州市武进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常州市武进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常州市武进区应急管理局
常州市武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常州市医疗保障局武进分局
常州市武进生态环境局
常州市武进区总工会
2023年12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职业健康宣传水平稳步提升。利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活动等契机,多部门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推进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培训,提高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二)“十四五”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职业健康负重前行、大有作为的关键期和实现能力提升的攻坚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职业病危害不断产生,“十四五”期间我区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职业病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诸多问题:
到2025年,职业健康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职业健康工作质量显著提升,劳动者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力度继续加大,工作场所劳动条件不断改善,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基本完善,执法能力显著增强,技术支撑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职业病救治水平和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显著增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十四五”职业病防治指标与目标
指标名称
目标值
(1)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稳步提升
(2)
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
≥95%
(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
≥90%
(4)
非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
(5)
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
(6)
尘肺病患者集中乡镇(社区)康复服务覆盖率
(7)
职业健康违法案件查处率
100%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源头预防,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 开展职业病危害摸底调查,掌握全区职业危害用人单位底数情况,落实市“532”发展战略,优化规划布局,调整产业政策,严格源头控制,提高准入门槛,限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的使用,在行业规划、标准规范、技术改造、产业转型升级、小微企业帮扶等方面统筹考虑职业健康工作,促进企业提高职业健康工作水平。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设置或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强化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和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等工作。建立职业卫生培训体系,加强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推动开展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能力建设与评定,指导和督促用人单位做好全员职业健康培训工作。以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和放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的行业领域为重点,持续开展专项治理,引导用人单位加强工程治理、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按要求推进落实职业健康师制度,职业健康师应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提升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专业化水平。建立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机制,指导小微企业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推进全人群职业健康保护,加强职业活动中新型行业职业病危害的辨识评估和防控。
专栏1 小微企业职业健康促进行动
行动目标:在建材、冶金、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职业健康促进活动,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职业健康技术援助机制,推动小微企业规范职业健康管理,逐步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行动内容:
1.以防治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和放射性危害等为重点,开展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活动。
2.按省、市要求建设若干行业和地方小微企业职业健康技术援助管理平台,推动各地区开展小微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专项技术援助示范建设活动。
3.探索试行小微企业帮扶模式,总结地方在小微企业帮扶方面的有效做法,如:小微企业职业健康托管式服务,以“企业+托管服务单位+卫生监管部门”的联动方式开展职业健康管理和监督执法工作,通过“一企一策”方案帮扶企业;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小微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或聘请专家团队、技术支撑机构对企业进行精准指导和定点帮扶等。
预期产出:总结推广小微企业帮扶经验和模式,提升小微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整体水平。
专栏2 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建设目标:加快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在全市的统一部署下,健全完善区向乡镇或街道延伸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
建设内容:
1.培养职业健康领域领军人才,完善职业健康专家库建设。
2.培养并推送省青年人才、首席职业健康监督员、“职业卫生+工程”及“职业卫生+职业医学”复合型人才、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3.所有尘肺病患者达100人以上的乡镇或街道,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尘肺病康复站。
4.完善各级各类技术支撑机构建设标准,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工作场所、仪器设备配置、支撑能力等方面达标建设。
预期产出:职业病监测评估、职业病诊断救治技术支撑网络基本建成。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机构的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监测评估、工程防护、诊断救治等技术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专栏3 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
建设目标:根据省、市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基本建成覆盖区、板块、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一张网”,实现职业健康信息的上下联动、横向联通和动态管理服务,不断提高职业病危害风险监测预警、智能决策的支持能力,推进实现职业健康治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建设原则: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坚持业务引导,功能完备;坚持汇聚信息、共建共享;坚持安全规范,兼容拓展。
1.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市职业健康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及职业健康预警与决策支持中心,构建全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基础数据库,完善职业健康数据综合分析、预警与决策支持的软硬件环境,做好职业健康预警与决策支持。
2.根据省、市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建成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信息管理、职业病危害风险预警与决策支持、职业健康监护与诊断管理、职业健康技术服务、职业健康宣教培训和职业卫生执法等主要业务系统,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预期产出:根据省、市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建成省、市统一的职业健康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及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职业健康决策支持等主要业务系统;构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基础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