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处室、下属各单位,各相关企业:
现将《绿建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常州市武进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工作委员会
2023年5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绿建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中发〔2017〕14号),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新时代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苏发〔2018〕28号),市委、市政府印发的《新时代常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常发〔2019〕26号)以及区委、区政府印发的《新时代武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武发〔2020〕52 号)要求,结合园区“产业集聚、特色分明、规模适中”的实际,现就新时代绿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在培训体系、创新模式等方面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产业工人全面发展,实现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逐步提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为绿建区加快建设“一园一区一中心”提供强大的技能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通过发挥园区在绿色低碳示范引领、绿色产业集聚上的优势,推动产业工人勇攀绿色发展制高点,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纳入园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全面助力园区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升级,让产业工人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待遇、技能上有提升、社会上受尊重。全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进一步壮大、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保障产业工人地位的制度进一步健全,产业工人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培养造就一支与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工人队伍,着力打造“聚焦技能素质提升 赋能绿色产业发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特色品牌。
三、组织领导
加强产改工作的领导,成立园区产改领导小组,由区政协副主席、绿建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宁担任组长,由绿建区党工委委员贺军、谢健、周永银、李涛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产改推进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李涛担任,成员由绿建区综合处、产业发展处、招商引资处、绿弘公司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同志构成,主要负责园区产改协调服务工作。
园区在维绿大厦设立产改指导站,站长由李涛担任。组建指导员、观察员、联络员队伍,负责对园区企业进行产改政策指导和服务。指导员队伍由绿建区工会联合会相关委员组成,观察员队伍由各试点企业一线岗位上的技术骨干及创新能手组成,联络员队伍由园区和企业工会工作者组成。
四、主要举措
(一)健全组织建设,汇聚产业工人队伍磅礴力量
1、推进工会组织覆盖。织密建强工会基层组织,大力推进百人以上企业、外资企业、新就业形态群体等工会组建。推动符合独立建会的企业独立成立工会,推动会员人数较少的小型企业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成立联合工会,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应建尽建。(责任部门:综合处)
2、加强产改力量建设。建立产改工作指导站,构建指导员、观察员、联络员“三员”队伍,确保产改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建立“三员”队伍联络体系,完成产改方案以及项目清单的制定,及时准确掌握产改工作落实情况,加强与上级产改部门业务联系对接,协调产改任务落实的各个环节,总结产改单位典型经验做法并进行宣传推介,使产改工作各项举措落到实处。(责任部门:综合处)
(二)加强思想引领,把稳产业工人队伍奋进方向
3、强化政治引领作用。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党建品牌为依托,坚持党建引领,加强企业思想建设,在职工中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强化对职工的政治引领,持续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和群团组织代表大会委员中的比例,提高产业工人在各级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评选中的名额比例。坚持以党建带工建,把优秀工人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引导高技术人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的工人队伍。(责任部门:综合处)
4、拓展产业党群阵地。着力建设一批开放程度高、规范程度高、服务水平高和凝聚力强的企业党群阵地,进一步提升党群一体化工作水平。鼓励企业用活用好常州本土红色资源和园区“绿建红馆”党建阵地,带领职工探访红色历史,感受园区发展变化,激发产业工人爱党爱国情怀,引导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责任部门:综合处)
(三)聚焦素质提升,拓宽产业工人队伍成长空间
5、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指导企业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薪酬激励机制,培育“纵向提升,横向多面”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鼓励广大产业工人成为绿色低碳领域专家型和复合型技能人才。设立“科技创新奖”、“管理创新奖”、“技术改进奖”等奖项,对在节能降耗、工艺创新、品质改善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员工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在薪资福利及职务晋升等方面向获奖人员倾斜,调动工人创新积极性。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申报优秀职代会提案,不断提高职工代表建言献策的能力。(责任部门:产业发展处)
6、开展创新技能大赛。以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为导向,突出“碳达峰”、“碳中和”绿色环保主题,组织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开展岗位技能练兵等活动,实现产业、职业、专业与就业创业联动发展。完善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评估及激励机制,动员和支持企业职工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开展“申达杯”、“艺手杯”职工技能大赛,提升产业工人专业能力和品质。在相关企业开展“五小”(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议)竞赛活动,并积极推荐项目参加区“五小”竞赛,在绿色低碳领域充分挖掘职工创新潜能,强化技术创新、促进工作创优、推动管理创效。(责任部门:产业发展处、中欧办)
7、构建多元培训体系。建立系统安排、分层设计的精准式培训新模式,促进培训目标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绿建讲坛、企业内训体系等培训平台,分别针对检测、设计、研发、生产等不同职工群体开展“双碳”目标与绿色城乡建设、心理健康类、职业素养类相关知识讲座,开展工作效率与能力提升、行业技术专业基础知识、检测实际操作流程、实验室安全及管理等培训课程,全面提升职工职业技能水平,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责任部门:综合处、产业发展处)
8、优化技能培训平台。结合企业职工需求,依托中欧暖通人才创新港、鸿儒人才服务有限公司等平台,围绕产业工人职业综合素质、通用职业技能、专项职业技能、团队管理能力等不同主题,开设暖通空调系统实操及理论课程,以及鸿儒砌筑工、电工、管道工、涂装工、智能楼宇管理员等绿建产业课程体系。(责任部门:综合处、中欧办、绿弘公司)
(四)加强权益保障,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全面发展
9、推行民主管理制度。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鼓励职工代表有序参加公司治理,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协调机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健全集体协商机制,指导企业工会开展平等协商,推动职工方与企业方签订集体合同,为职企双方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奠定良好基础。(责任部门:综合处)
10、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安全生产检查重大隐患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组织企业积极参与“紫金保险杯”劳动保护知识竞赛,发挥职工安全生产行为主体作用。开展“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月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劳动保护意识和素质。(责任部门:产业发展处)
11、关注职工身心健康。聚焦产业工人重点关注的就业、健康、生活等基本需求,持续推动工会卡特惠活动、在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等工作提质扩面,不断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组织优秀职工参加免费健康体检,组织劳模工匠、一线职工参加疗休养活动,提升职工健康意识,引领广大职工以健康的身体、蓬勃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工作中。开展职工心理健康体检、职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讲座等活动,维护职工心理健康权益。(责任部门:综合处)
12、丰富文体活动形式。以多种形式开展“惠职工,送服务”工会服务宣传活动、冬日送温暖、送文化进企业等职工关爱活动及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进一步凝聚职工强大合力,画好园区高质量发展“同心圆”。(责任部门:综合处)
(五)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产业工人队伍改革示范
13、打造企业特色品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组织有条件的个人或组织申报、评选优秀工会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巾帼标兵岗等荣誉,选树园区先进典型。开展劳模、工匠进企业班组活动,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培育产改先进典型企业。深入挖掘各试点企业业务特点,打造企业产改优秀案例,形成“一企业一特色,一工会一品牌”工作格局。(责任部门:综合处)
14、聚焦绿色品牌建设。依托住建部授牌的全国唯一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金字招牌”,发挥绿色低碳产业集聚效应,创建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产改新模式。将绿色产改任务项目化,围绕“绿色”主题在政治建设、赋能成长、维权服务、支撑保障等方面设置项目,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将“绿色”主线贯穿始终,努力探索一条绿色产改之路。挖掘优秀典型,突出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优化试点布局,扩大试点范围,全力打造具有绿建特色的产改示范样本。(责任部门:综合处)
15、打造外资产改亮点。以工信部授牌的中欧(常州)绿色创新园为依托,加速推进园区外资企业工会组建、职工入会工作,推动外企工会创新创优创效,打造外资企业工会工作典型样板。依托完备的绿色建筑产业链优势及中欧低碳产业合作创新资源,通过对接欧洲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第三方国际创新平台推进技术转移,在资源再生利用、零碳技术、清洁能源、智慧城市、建筑和建材数字化等产业领域为企业推介匹配度高的国外技术项目,助力园区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提升。(责任部门:综合处、中欧办)
五、组织实施
(一)坚持统筹协同,谱好改革协奏曲。坚持循序渐进,重点围绕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和队伍壮大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突出建筑设计、检验检测、智慧城市、低碳服务、绿色建材、智能装备等园区重点特色产业,在试点企业分层分类推进改革。
(二)落实经费保障,激活产改新动能。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引导企业加大对产业工人成才成长、素质提升、创先争优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大产改专项经费投入, 重点用于产业工人技术技能培训、开展技术技能竞赛和劳动竞赛。对获得相关荣誉的企业,以及产改工作机制完善、成效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和补助。
(三)加大舆论宣传,发出改革最强音。各责任部门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主要举措,宣传改革实施中的先进典型、经验成效,以点带面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突出绿色品牌,着力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领域产改示范点,形成绿色产业领域产改工作品牌。
(四)强化督促检查,注入改革强心剂。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开展绩效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要求,主动研究制定推进改革的配套措施,推动工作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