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区发改局继续全力践行“四敢”重要指示,深入实施“532”发展战略、打造“两湖”创新区、建设“新能源之都”、冲刺“GDP”万亿之城,不断激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动能。主要做好以下八项重点工作:
(一)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思路
1.全面融入新能源之都建设大局。贯彻落实《武进区关于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首位区的实施意见》,聚焦新能源产业生态全链条,支持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链式发展智电汽车产业、做优做强太阳能光伏产业、前瞻布局氢能产业等新能源产业“三张名片”,建好“一园一湾一舱一谷”,合力打造“新能源之都首位区”,为深入贯彻“532”发展战略、全力推动“两湖”创新区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2.做好“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根据《常州市武进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聚焦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情况等,形成分析报告,提请区人大常委会审议。
3.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根据经济运行分析机制,跟踪监测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发展情况,高质量完成半年度、全年度分析材料。谋划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持续开展“争当现代化建设标杆”活动。撰写年度及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全面准确反映全区工作亮点及工作计划。
4.做好高质量考核工作。完善并发布镇、重点园区高质量考核实施方案,汇总指标考核细则,年终做好考核分数的测算工作。做好区级机关目标管理工作,编制并引发目标考核蓝皮书,组织实施年终目标任务考核评分、评奖等工作。
5.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工作。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2023年度工作计划》《长三角一体化江苏省2023年工作要点》等提出增补意见,争取将更多武进项目纳入上位规划中。对照省、市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工作要点,制定武进区工作要点,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要实现有效投入新突破
1.凝聚项目推进合力。围绕“上半年完成市重点入库”目标,对新能源等重点行业项目进行再研究、再梳理,着力提高项目的成熟度;持续关注省重大增补工作,提前做好申报准备,争取半年度增补1-2个省重大项目并确保三季度开工。
2.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加强政策和服务供给,全力保障优质项目入统工作。积极对上沟通衔接,确保符合要求的项目投资不重不漏、应统尽统。立足“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早完成”的总体要求,瞄准全年目标,分类制定推进计划,确保按期完成。
3.加强项目调度指导。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衔接,督促抓好投资数据填报,确保应报尽报。同时,加强项目前期推进,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为投资增长提供支撑。以督查监管为主要抓手,协同相关部门加强项目动态监管,有效遏制各类违法违规问题发生,不断提升我区政府投资项目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4.积极帮助向上争取。深入学习研究向上争取有关政策,主动加强横向、纵向沟通协调。围绕“两湖”创新区建设,指导帮助相关单位向上争取项目,力争通过严谨细致的资料准备,及时高效的申报入库等工作,不断提升项目申报成功率,争取更多资金支持我区建设。
(三)要促进产业转型新提升
1.加快推进“两业”融合。打造“两业”相融的优势产业链条、新型产业集群、融合示范载体和产业生态圈。拓展融合发展新路径,培育形成一批深度融合的标杆企业,打造一批两业深度融合的示范载体。积极创建平台,争创1-2家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扎实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优化园区发展布局,突出产业融合主线,着力构建“一主”“两辅”核心产业体系,形成花木产业特色突出、产业融合互动的产业格局。
2.持续发展新兴产业。继续做好“五新三高两智能”十大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八大高成长性产业的季度产值分析,对产值变动异常情况加强监测,及时梳理协调工作推进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困难,做好阶段性总结工作。有效发挥军民融合行业协会作用,有序走访调研相关企业,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有效落实。
3.继续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持续深化“一行业领域一人才政策”,量身定制新能源领域人才专项政策,精准助力“四链”融合。深入推动长三角联盟双创券,进一步引导企业利用外部专业服务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推进长三角各双创示范基地联动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4.长抓不懈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省、市、区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内容,深入开展人防、热电、油气输送管道和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着力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四)要建立经济保障新机制
1.继续深入研究碳达峰碳中和。研究成立武进区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继续深化我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将“双碳”目标要求融入全区中长期规划后强化与各类专项规划衔接,加快实施传统产业更新升级和绿色化改造,推动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升级改造,加快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发展。
2.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强招商引资环节对项目能耗情况把控,加强节能审查规范管理。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已批未建的拟建“两高”项目,重新评估项目合规性;对符合要求且能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两高”项目,科学稳妥推进建设;对不符合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产能置换、能耗减量替代等要求的项目,坚决不得建设。对已获批准、处于开工建设的“两高”项目加强监管,科学严谨评估项目合规性。
3.抓好电力专项管理。全力保障全社会生活、生产用气用电需求。完善能源应急调峰体系,积极推进电网项目、城镇燃气项目建设,在增加区外来电和供气总量基础上,加强需求侧响应管理、应急管理和有序供应。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坚决执行应急制度,以强有力的举措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工作。
(五)要再创改革创新新佳绩
1.大力推动信用试点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创新信用管理与服务试点工作,根据动员会议相关要求全面启动六大工程建设,做好试点任务进度跟踪督促。加快推动第三批信用建设试点落地见效,做好试点进度跟踪。围绕信用修复“管家”服务和优化“信易贷”服务开展信用助企专项行动,减轻企业信用修复负担,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2.持续做好特色小镇工作。以常州石墨烯小镇获首批命名省级特色小镇为契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对特色小镇的要素倾斜和政策支持力度,聚力做好做精做深特色主导产业,推动小镇功能升级,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加大改革实践探索,不断强化小镇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小镇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窗口。
3.深化营商环境建设。按照“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机制要求,统筹工作进度,按时完成各项任务。高度重视省营商环境评价,打基础补漏洞,积极培育创新案例。继续协调推进审批服务事项优化工作,从制度层面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促进“放管服”改革。
(六)要获得社会事业新成果
1.民生实事有成效。继续推进武进区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定期汇总、通报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的进展情况,确保各项实事落到实处、见质见效,有效提升社会大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关注江苏理工学院武进绿建区协同创新园项目、南医大常州医疗健康科技园、武进南院二期等重点项目,帮助促进问题和矛盾的尽快解决,将项目管理贯穿于项目服务中。做好2024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前期梳排工作,充分听取各界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形成候选项目清单,提交人大票选。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建设。按照省、市精神及高质量考核要求,遵循做强核心、放大特色和创新突破的思路,积极进行企业储备、试点培育及企业申报,力争在全市保持前列位置。
2.物价管理新亮点。加强价格宏观调控,完善价格监测网络,确保物价相对稳定。时刻关注房地产新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规范水、电、气等行业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企业居民负担。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优化我区营商环境做好价费环节的保障。推进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扎实开展涉案、涉税、涉纪案件财物价格认定,加大综合业务平台应用,夯实价格认定工作基础,切实提升效能促发展。
3.粮食管理新成果。前黄粮食物流园项目开工建设,年内完成项目投资约1亿元。认真抓好秋粮收购和储备粮轮换,加强收购期间监管,保障售粮农民利益。全面抓好各类政策性粮食监管工作,加强完善应急保供体系,促进粮食正常流通,维护我区粮食市场稳定。研究制定武进区自然灾害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实施方案(2023-2025),落实年度应急生活物资采购储备计划。
(七)要探索国动工作新路径
1.加强人防指挥与信息化建设。完善全区人防警报器布点建设,参加 “9·18” 全省人防警报统一试鸣工作,并做好辖区内相关单位疏散演练和宣传。扎实推进全区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建设;持续提升镇(街道)人防指挥所及疏散地域建设。
2.加强人防工程监管。编制武进区城市人防工程规划,合理布局各类人防工程。组织实施2023年人防设备设施的专业维保,做好人防工程平时使用费收缴工作,对十年以上的人防工程开展专项巡查,加大《人防工程平时使用证》检查力度。摸清全区人防工程可设置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底数,打通群众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的堵点,探索解决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充电难问题。
3.加强人防知识宣教。组织镇(街道)在社区、学校、企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人防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人防动画”“人防微展馆”“社区天天乐”等宣传载体,开展人防科普巡展、人防文化巡演,在寓教于乐中宣传人防知识。做好人防知识教材发放工作,联合教育局开展人防教育先进学校评比活动,打造一批示范学校,推动中小学国防、人防知识深化普及。
(八)要再求党建工作新实效
1.进一步压实信念根基。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政策理论,通过多种学习教育载体,开展系列活动,推进党的建设扎实有效,为发展改革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利用好学习强国、“武进党建云平台”等学习载体,切实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
2.进一步严肃政治生活。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规范党内制度,强化对党员的组织教育管理,积极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严格规范党员发展流程。
3.进一步深化党建特色。不断拓展“善谋善为促发展”党建品牌的内涵,充分发挥“粮+红盟”“一共四联”体系作用,为粮食工作点燃红引擎。积极探索和完善“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路径,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党建和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党建作用,形成“党企共建、发展共赢”的澎湃新格局。
4.进一步推进作风建设。围绕全区作风建设工作重点,深刻认识作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压实工作责任、注重正风肃纪,提振职工精气风貌。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切实转化好、运用好、拓展好各项巡视、巡察、审计成果。继续抓好党员廉政教育,坚决执行好重点工作联系纪检监察工作制度,严格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
5.进一步建强干部队伍。注重年轻干部培养,积极打造形式多样的锻炼舞台,学习理论知识、提升业务水平、深入企业服务,提升干部具备能说会写、擅于管理协调、精于研究谋划的能力素质。不断加强实践锻炼,推送和选派部分干部到重点部门跟学锻炼。广泛吸纳人才、扩充队伍。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倡导实干创实绩、有为才有位的鲜明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