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区司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市委“532”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区委“一园一城一示范”奋斗蓝图,咬定“奋力冲刺全省第一方阵、书写司法行政高分满意答卷”年度工作目标,全力以赴推动司法行政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实现新跨越。
一、全面统筹谋划,法治武进建设迈向新征程
一是全面落实法治建设规划。抓好法治武进“一规划两方案”的贯彻落实,努力把规划蓝图转化为法治武进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通过省委依法治省办法治督察,获评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组织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工作会议、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推进会议,深入实施全面依法治区“三个专项行动”,圆满完成法治建设年度工作任务。在全市率先实现镇(街)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全覆盖,并建立系统规范运行机制。二是着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举办全区“服务‘532’战略助推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执法专题培训班,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发展。开展全区基层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扎实做好清理和整顿政府购买服务工作,针对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规范政府履职管理行为。制定《关于建立全区综合行政执法协同指导和监督考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方案》,强化执法监督合力,推动行政执法工作协调规范运行。三是扎实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推动普法责任落实。聚焦疫情防控、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重点领域,结合“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法润武进2022春风行动”等主题活动,深入宣传宪法、民法典等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共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普法宣传活动200余场。做实“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培育法律明白人1646人,为乡村振兴筑牢法治基石。全面推广“援法议事”活动,打造援法议事 “红盟共同体”,实现“党建+法治“”平安+法治”有效联动。
二、厉行法治担当,服务发展大局彰显新成效
一是助力依法决策。严格执行《武进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将《常州市武进区“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武进区关于加快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列入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和决策后评估等法定程序,确保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规范有序。二是落实惠企举措。打造法律服务直通车,在“武进政企通”微信公众号设立专栏,为企业提供短视频普法、案例解读、法律服务指引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运营发展、风险防范等难题。联合区工商联,推出“法润红盟”企业行活动,走访企业383家,为314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发现法律风险隐患86条,提出风险防控法律建议125条,开展法治讲座69场,提供其他服务587次。针对小微企业在办理委托授权、文书签名(印鉴)属实等领域的公证需求,优化公证服务程序,为企业成立、运营、发展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公证服务。三是推动柔性执法。落实涉企轻罚免罚制度,在严格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探索柔性执法模式,组织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税务等部门梳理重点领域涉企常用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和免罚清单并对外公布,其中涉及159个处罚事项。继续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和领域,公布了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农村、交通、司法行政和医疗保障等9个部门47项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截至目前,全区共办理5000余件。
三、突出民生供给,公共法律服务实现新提升
一是升级法律服务平台。以公共法律服务融合办理平台、苏解纷APP为支撑,构建区镇村一体化分级管理的“智慧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实现律师、公证、法援、调解、普法“全业务发展”。高标准建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年接待群众咨询办理法律服务8000余人次。在区残联、区信访局、洛阳镇谈家头村等重点民生部门和困难群众相对集中的村(社区),新设立8个法律援助工作站,进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布局。二是提升法治惠民效能。开展村(社区)法律顾问巩固提升工程,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质效双提升。圆满完成“法援惠民生倾情保稳定”专项行动任务,排查农民工、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困难群体的法律需求,主动提供法律帮扶。今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410件,为群众追讨劳动报酬、赔偿、补偿等1250余万元。三是强化行业管理规范。以党建引领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律师行业党的组织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开展律师行业政治轮训活动,严守意识形态阵地。严抓考核工作,对全区38家律师事务所和5家基层法律服务所进行实地核查年检。积极组织律师参与法治讲座、校园普法课堂等社会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培育法律职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和队伍形象。
四、筑牢平安防线,维护社会稳定注入新动能
一是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开展“大排查、大调解、促和谐”专项活动,围绕征地拆迁、劳动用工、疫情防控等矛盾纠纷多发易发领域,开展实地走访排查,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组织成立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专家团,指导成立福建南安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协助化解基层的复杂、疑难矛盾纠纷。开展各类“教学练战”一体化培训共60余次,参加培训的调解员达680余人,切实提高调解队伍专业素质和业务办理实战力。推广线上即时解纷小程序“苏解纷”,全区已有6万余人登记注册。今年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2.1万余起,调解成功率为99%。二是提升行政复议办案质效。夯实行政复议工作保障,新建行政复议中心,合理布局办公、接待等场所,配齐执法办案装备设施。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优化接待登记、受理、调解、调查、听证、专家论证、集体讨论、归档等行政复议流程,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复议实效。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将调解融入行政复议流程,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截至目前,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28起,通过省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复评验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三是切实做好特殊人群管控。完成“智慧矫正中心”创建,设置三区二十个功能室,配齐智能矫正设施设备,通过司法部远程视频验收。扎实开展社矫安帮安保维稳“五个专项行动”,对各地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后续照管安全稳定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全覆盖督查。目前,在矫对象778人、安置帮教对象1761人全部再管在控。打造“正苗圆桌派”、“信睦工程”、“心航”等多个特色矫治项目,“阳湖启航”民非组织参与社区矫正损害修复工作受到省司法厅刘保民副厅长批示肯定。
五、砥砺政治品格,锤炼干部队伍展现新风貌
一是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严格落实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政治业务学习等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开展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11次、局领导讲党课4次、“吾讲法治”干部论坛8期,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创新党建载体,打造律师行业党建阵地,指导各律师事务所支部建设标准化支部阵地。推出“司想红”机关志愿服务品牌和“法治星空”法律服务品牌,发动机关党员志愿者、法治宣传志愿者、法律援助志愿者、法律服务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服务企业发展和文明城市建设。二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聚力严管理,严格落实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优良政治生态。聚力优服务,通过培训政务服务礼仪、落实法律服务“好差评”等方式,着力提升群众服务满意度。以接受区委巡察为契机,将巡察整改落实与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相结合,激发干部活力动力,全面提升工作水平。三是打牢司法行政基础。开展全区司法所“规范化推进年”活动,全区11家司法所完成规范化建设目标。推进“特色型”司法所建设,结合区位、文化等区域特点创建亮点品牌,牛塘援法议事“连心堂”、礼嘉“常阿姐”民生茶社、高新北区“三分三定”工作法等一批特色亮点工作受到省级及以上媒体宣传推广。组织全面依法治区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社区矫正“岗位练兵争当能手”等活动,着力提升党员干部业务素质能力。
常州市武进区司法局
2021年12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