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泽中心小学 李建伟
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学习欲望,积极投入学习,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相应提高。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对于一些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产生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转变自身的角色,应走到学生身边,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身心轻松地开展学习。对于那些在课堂上反应积极、轻松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应积极进行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于那些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不能一味批评,而应耐心细致地启发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新知识。
二、运用竞争激发学生兴趣
把竞争的方式引入数学课堂,通过这些竞赛,既给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又巩固了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积极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比如,我们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一部分内容时,我就组织学生开展同桌合作的竞赛:给每组同位分配10个不同的大数,5个要求读出来,5个要求写出来,同位合作,一个读,一个写,看哪组同位先完成,给先完成的几组同位予以奖励。学生学习的兴趣瞬间被调动,课堂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生活中运用保持学生兴趣
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组织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自身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确定位置》一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所处的位置,周围都有哪些同学,自己的好朋友在哪个位置等,接下来投影出示学生的座次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某个同学所处的位置;再结合几个答案找出最简略的,师生共同分析怎样用数据表示位置,如,第三列、第六行可以用(3,6)来表示,再带领学生练习如何用数据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进行巩固。学生学得津津有味,练习起来也特别投入。
四、动手实践提高学习兴趣
心灵才会手巧,同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所学到的知识会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先布置所有学生每人剪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接下来在探索环节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再剪一剪、拼一拼,学生通过动手,非常容易地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理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到的数学知识,比仅听老师讲解所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既提高了数学课的教学效率,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