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大学新生开学季。大学新生离开家乡、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城市读书,不久就出现闷闷不乐、社交退缩、睡眠紊乱、食欲减退等现象,这是什么情况呢?上述表现,很可能是患上了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影响到社会功能,但并不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常见引起适应障碍的应激事件有升学转学、离异、失业或岗位变动、迁居、患重病、经济危机、退休等。适应障碍的严重程度与应激源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还要结合应激源的性质、持续时间的长短、可逆性等。
为何遇到同样的应激事件,每个人的反应不一样,有的人能积极面对,有的人却适应不良,这就与其个性特征有关,比如个体的抗挫能力差,即使应激源的强度不大也会引起适应不良。因此适应障碍的发生与否,是应激源与个体心理特征相抗衡的结果。
大学生正处在从青春期到成年早期的重要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任务是形成自我意识、处理亲密与孤独的关系。有些大学生自我认同感不强,过度和别的同学比较,容易产生自卑;有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入学后却发现现实与理想有很大的差距。当大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时,他们就会产生一些情绪低落、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产生逃学、逃避社交等行为。
大学新生常见的三大不适应
1.学习的不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学习节奏与中小学阶段明显不同,在大学阶段,没有家长和老师的天天督促、没有高考那样明确的目标,只能靠自己计划安排,造成动力下降,慢慢失去学习兴趣,最终对学习丧失信心。
2.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他们自我意识强烈,对他人的包容性不够,容易与来自异乡生活习惯不同的舍友、同学产生矛盾,如果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欠佳,则会引发痛苦。
3.生活上的不适应。大多数的大学生是第一次真正离开父母外出独立生活,饮食起居完全靠自己,还要做好收支计划及时间管理,再加上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这些都是不小的挑战。
大学生适应障碍的表现有哪些?
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情绪障碍和行为异常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生理不适:
1.情绪症状,如焦虑、抑郁、紧张、担忧、烦恼、委屈、易怒等。
2.不良行为,甚至会违反校纪校规,如逃学、旷课、迟到早退、酗酒、沉迷网络等。
3.躯体不适,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睡眠障碍等症状。
4.社会功能受损,如回避现实、独来独往,学习成绩下降,生活能力减退,社交行为减少。
如何缓解大学新生的适应障碍?
1.自我调节:首先接纳自己的不适应,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然后确定有效实际的目标和计划。继续与原来同学、好友保持联系,获得心理过渡。当自己出现情绪低落、烦恼等,及时找父母、朋友和老师倾诉,把应激所致的恐惧、焦虑、愤怒、绝望、无助感表达出来,或通过运动、听音乐等方法舒缓自己的情绪。
2.家人支持:入学前,家长做好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入学后,家长要经常与孩子保持联系、提供温暖关怀,敏锐地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较多的情感支持。
3.专业帮助:若通过自我调节和家庭支持,不良情绪仍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不缓解,应及时求助专业心理医师,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高燕)
作者介绍
高燕 武进三院精神科主治医师,硕士学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3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2018年被聘为武进区残疾人残疾等级评定专家,2023年荣获武进区最美医师称号。从事临床一线工作10年,结合中西医内科学专业,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中医特色,取得一定成效。